[发明专利]致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6382.3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R·巴尔考;H·施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因里希·J·克塞伯默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88/04 | 分类号: | A47B88/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巴***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1.致动装置,用于特别是厨房和办公家具、厨房器具和厨房安装器具、发货设备以及类似的具有主体的构件的拉出件、搁架板、活门或类似的要打开的元件、特别是前部元件,其中要打开的元件能通过驱动单元(5)相对于主体(2)转移到打开位置中,驱动单元(5)能通过控制装置激活,并且控制装置具有一个配设于前部元件(3)的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与所述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隔开距离地设置在主体(2)之中或主体之上的第二主体体声波传感器(7)(固体声波传感器),其中所述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的和所述主体体声波传感器(7)的体声波信号能在所述控制装置的分析单元中相互比较并且所述驱动单元(5)能根据信号比较结果经由所述控制装置激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设置在前部元件(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体声波传感器(7)设置在主体(2)或驱动单元(5)的侧壁上,其中该主体体声波传感器的传感器定向基本上横向于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的传感器定向并因而基本上平行于前部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的和所述主体体声波传感器(7)的信号能无线地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无线电发射器,用以基于信号比较结果将信号传递给驱动单元(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前部体声波传感器(6)和由所述主体体声波传感器(7)接收的声波信号的比较根据要进行比较的体声波信号的声级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通过一另外的控制传感器将附加的控制信号输送给分析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部元件(3)上设有用于识别操作人员的生物测量数据的装置,并且所检测的数据能输送给分析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5)具有一个能伸出的调节件(11),该调节件能可松开地与前部元件(3)耦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缩回和伸出的调节件(11)构成为齿条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缩回和伸出的调节件(11)具有一能固定在前部元件(3)上的耦联件(12),该耦联件在前部元件(3)转移到其终端打开位置中之后能与前部元件(3)松开并且能由驱动单元(5)返回到其缩回的初始位置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元件(3)能借助驱动单元(5)转移到其打开位置中和能手动地转移到其关闭位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元件(3)能在其关闭运动的进程中从能预先选择的关闭行程起重新与所述调节件(11)耦联,终端关闭运动能借助驱动单元(5)和调节件(11)执行。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能伸出的调节件在端侧具有一带有彼此配设的、能打开和关闭的叉形爪(12.1,12.2)的爪式固定件作为耦联件(12),这些叉形爪配设于一安装在前部元件(3)的背面上的把手元件(13)。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5)包括一能运动的触发单元(15),该触发单元能在前部元件(3)的关闭运动的进程中由安装在前部元件(3)背面上的执行机构(14)从等待位置转移到接通位置中,在该接通位置中所述调节件(11)的耦联件(12)嵌接前部元件(3)并且所述驱动单元(5)使前部元件(3)转移到其终端关闭位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因里希·J·克塞伯默尔两合公司,未经海因里希·J·克塞伯默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63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