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假捻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3777.6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7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S·P·辛格;K·舍费尔;K·巴特科维阿克;S·福尔施蒂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08 | 分类号: | D02G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进行假捻的假捻机组。
假捻机组是假捻变形机的部件,它们已知是作为横向于纱线流程方向旋转的摩擦假捻机组,经由该机组,待捻转的纱线缠绕接触着被导引,使得横向于纱线流程方向作用的摩擦力作用到纱线上。此外还已知的是,在两个捻转体之间要将纱线夹紧。
摩擦假捻机组包括多个旋转的、上下布置并且部分交叠的捻转盘,通过它们基于交叠形成的楔体而使待捻转的纱线得以导引。在此,各捻转盘设置为,纱线在捻转盘之间并不被夹紧。纱线张力阻止纱线在旋转的捻转盘之间滑过。该基本原理说明于公开文献DE 2317630中。发展设计包括盘体堆叠,它们设在三个成三角形相互平行布置的轴线上。在此,待捻转的纱线成螺旋形地通过所述三个轴线的中心轴。这种机组例如由专利文献EP 1664406B1所公开。另外还已知:为了提高缠绕度,使盘体与有槽盘体配合作用,正如专利文献US 3,921,379所公开的那样。
夹紧式的假捻机组将纱线夹紧在两个物体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物体是弹性的。所述物体可以是两个交叉的传动带或两个位置错开设置的弹性盘体,它们在夹紧点将相反作用的运动分量施加到纱线上并由此将其捻转。此外还沿着纱线流程方向设置有一个输送部件。作为针对夹紧纱线的摩擦机组的实例,可以列举公开文献DE 2952305A1。
两种方案各有优点和缺点。摩擦假捻机组原则上存在这样的危险,即,摩擦力不足以捻转纱线。这样便会导致纱线打滑,即所谓滑脱(Surging)。
而对于夹紧纱线的摩擦机组,两个反转的加捻装置可以大面积地接触,这会导致磨损增大。
通常,每一摩擦机组只能处理一根纱线。这样,除了导致大的构造空间外,还会导致提高的投资成本。虽然由专利申请JP 52-124958已知:将多个三轴的摩擦机组紧密地并排设置,从而产生一些附加的纱线流程,在其上可以捻转更多的纱线。但从驱动技术和支承技术角度来说,要实施这样的设置方式是很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通常为多根纱线所设计的假捻变形机的背景,提供一种在经济上有利的用于多根纱线的摩擦机组,该机组可望实现简单的和低成本的驱动技术和支承技术。
上述目的通过这样一种假捻机组得以实现,其中,作为加捻装置,一个较大的居中设置的中心盘体与多个较小的、轴线平行地围绕该中心盘体设置的盘体配合作用,使得基本上平行于各轴线进入的纱线由各盘体加以捻转。
按一种实施方案,盘体之一在其外圆周上具有凹槽,因而该盘体构成了一种有槽盘体。与这个有槽盘体配合作用的加捻装置构造成这样的盘体,该盘体伸进所述有槽盘体的凹槽中。
为了确保纱线能够不受损地顺畅进入有槽盘体与盘体之间的交叠区和将其输出,凹槽以及盘体外周面在其横截面中都是倒圆的。
加压装置将盘体压向有槽盘体,使得在表面之间保持一个很窄的间隙,从而,一方面使各表面不相互摩擦,另一方面将纱线夹紧在表面之间。
优选的是,凹槽半径和盘体半径在横截面中如此加以匹配,即,使得夹紧点处于凹槽底部。这样,轴线平行地通过的纱线便经由盘体的外周面以及经由有槽盘体的型面导过,纱线上被施加了一种附加的捻转。
按本发明的一种发展设计,该假捻机组具有多个沿轴向设置的有槽盘体。
按另一种可选择的发展设计,一个有槽盘体设有多个凹槽,此时,要么是在每一纱线流程为每个凹槽各自配置一个盘体,要么是在每一纱线流程采用一个带有一个或多个凹槽的盘体,从而,所形成的各型面按照本发明与有槽盘体的各凹槽配合作用。
在另一种可选择实施形式中,每一纱线由中心盘体和其他两个盘体进行捻转。这三个盘体交叠地沿纱线流程方向依次相继设置。驱动装置使各盘体同向地以相同圆周速度旋转。因为是利用中心盘体捻转多根纱线,所以该中心盘体由多对盘体所围绕。
按一种驱动方案,所述其他两个盘体经由一中间轮通过中心盘体进行驱动。
按另一驱动方案,所述其他两个盘体通过传动带由中心盘体进行驱动。
优选的是,轴向相继地设置多个中心盘体和盘体,它们均对同一纱线进行捻转。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其中:
图1:按照本发明的假捻机组的一种方案的俯视图,
图2:按照本发明的假捻机组的一种方案的剖视图,
图3和4:按照本发明的假捻机组的一种方案的发展设计的剖视图,
图5:按照本发明的假捻机组的另一种方案的俯视图,
图6:图5的方案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俯视图,
图7:图5的方案的俯视图,采用另一种可选择的驱动装置,
图8:图5的方案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3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