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识用坯布及使用其的标识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5103.X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6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西牧宽次;重田胜美;相京好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NSK声音马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D7/02 | 分类号: | D04D7/02;B32B27/40;G09F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识 坯布 使用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识用坯布及使用其的标识形成方法,更详细地,涉及粘合于便服、制服、泳装等各种衣物等的用于在这些衣物等被粘物的表面形成标识的标识用坯布(标识形成用坯布)及使用该标识用坯布在被粘物的表面形成标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制服等为代表的衣物或者手提包、钱包等物袋类,作为流行元素或者用于识别·宣传某个集团,经常使用施加有文字、图形、符号等的标识。这些标识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与衣物等粘合。即,手工或者用缝纫机等缝合毛毡或者麦尔登坯布;或将具有热熔层的针织品、布、尼龙等坯布加工成所希望的形状,以与衣物接触的方式配置该热熔层并加热、加压,由此进行粘合。
对于上述缝合方法,只要基本上是针·线贯通的材料,就可以将被粘物和标识牢固且持久地粘合,但存在缝合部分的手感差或被粘物出现褶皱等问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提供热压粘合型的标识用坯布,其中,作为通过加热、加压而粘合的方法,利用热塑性热熔合成树脂膜进行热压粘合。该文献涉及标识用坯布,其中,对于在构成热压粘合型的标识用坯布标识基材层压的热压粘合层形成材料,在制作该热压粘合层形成材料时、在标识基材上层压时、或者在将标识基材和粘合对象物粘合时的各种加热加压操作中,使不熔融的夹设层存在,在其两面配置热塑性热熔合成树脂膜形成三层结构体,将该热压粘合层形成材料层压于标识基材,从而形成标识用坯布。根据该方案,按照粘合对象物而选择的粘合剂因夹设层的存在而与标识基材分离,因此可以防止双方在必要程度以上渗透。其结果,不管是作为标识材料的坯布还是作为制服材料的坯布,都可以发挥熔融树脂的必要且充分的锚固功能来进行贴合。但遗憾的是,没有具体提及作为这里所述的热塑性热熔合成树脂膜可使用何种材料,以及其结果得到的标识用坯布显示出怎样的特性·物性。
另外,专利文献2涉及在可伸缩的标识基材主体的一面层压包含聚氨酯树脂制的膜形成的热熔粘合剂的标识用坯布。这是在富有伸缩性的标识基材层压熔融后也有伸缩力的热熔粘合剂的标识用坯布,通过在富有伸缩力的坯布上贴合这样构成的标识基材,标识基材留着后仍富有伸缩力,且不会容易地剥离,而且即使对非常激烈的动作仍然具有充分的耐用性。但是,由于标识基材是展现在最外面的结构,因此,难说其充分考虑了在用作例如泳装情况下会因游泳池的消毒用氯而导致色泽变差或者在用作棒球等户外使用的制服情况下会因紫外线而出现褪色的问题。
而且,专利文献3提供具有标识基材用热熔粘合层和坯布用热熔粘合层的标识用坯布。该方案的目的在于,将热熔型粘合层做成层合结构,按照标识的形状剪裁标识用坯布时,用上述热熔粘合层抑制标识基材主体的伸展,从而提高操作性。其可以解决作为使用现有的聚氨酯树脂制的热熔型粘合层的标识用坯布(上述专利文献2)的课题的下述课题:剪裁时热熔粘合层也和标识基材主体一起伸展,难以进行剪裁操作,而且在标识的剪裁面的切口处发生抽线或者热熔粘合层渗出,切面的切口润饰不佳。
如上所述,对于现有的标识用坯布,主要对于粘合性、伸缩性、耐久性、简便性、加工性等进行了研究,没有提及或者研究标识本身的耐褪色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4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234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200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以上述现有技术为背景的课题进行研究而得到的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标识用坯布,其可形成相对衣物等被粘物的粘合性以及粘合耐久性良好、能紧随被粘物的伸缩而充分伸缩、耐褪色性优异的标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相对被粘物的粘合性以及粘合耐久性、伸缩性、耐褪色性优异的标识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SK声音马克株式会社,未经NSK声音马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51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