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5276.1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7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贤哉;工藤千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碳化硅(SiC)金属氧化膜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背景技术
纵型SiC功率MOSFET在耐压方面比纵型Si功率器件优异,作为能够以大电流驱动的器件而备受期待。参照图7对现有的纵型SiC功率MOSFET的构造进行说明。图7示意性地表示现有的纵型SiC功率MOSFET100的一方向(x方向)的剖面。SiC功率MOSFET100在与图7的纸面垂直的方向(y方向)也具有相同构造,具有点划线所夹的构造的单元部件(unit cell)U在x方向和y方向二维排列。
各单元部件U具备:SiC半导体基板102、和设置在SiC半导体基板102上的n型漂移层103。在漂移层103的内部,从表面103s向内部设有P型阱104a。在阱104a内,还设有n型源极区域105以及p型接触区域104a。源极区域105以及接触区域104b与设在漂移层103表面103s的源极电极106欧姆连接。以覆盖在漂移层103的表面103s露出的阱104a以及没有设置阱104a的漂移层103的表面的方式,设置栅极绝缘膜107a,在栅极绝缘膜107a上设置栅极电极108。在SiC半导体基板102的未设置漂移层103的一侧表面,设有漏极电极101,与半导体基板102欧姆连接。
在纵型SiC功率MOSFET100的单元部件U中,当对栅极电极108施加电压时,在与位于栅极电极108下方的阱104a的栅极绝缘膜107a的界面近旁形成作为沟道的反转层。因此,如虚线所示,从源极电极106注入的电子通过阱104a内的反转层在漂移层103中在其厚度方向上移动,通过SiC半导体基板102到达漏极电极101。因此,根据施加于栅极电极108的电压,能够控制流过漏极电极101和源极电极106的电流。
如前所述,单元部件U在与纸面垂直的y方向具有相同构造。因此,当从漂移层103的表面103s观察时,阱104a具有矩形形状。图8是示意地表示SiC功率MOSFET100中的单元部件U的配置的立体图。为了容易理解,在与相邻单元部件之间设有间隙来表示。此外,图8中仅表示各单元部件U的阱104a。由虚线箭头表示电子的流动。
如参照图7所说明的那样,在SiC功率MOSFET的各单元部件中,电子在与相邻的单元部件U的边界附近从漂移层103的表面103s向SiC半导体基板102的厚度方向移动。因此,作为纵型SiC功率MOSFET100整体,电子在阱104a之间在漂移层103或SiC半导体基板102的厚度方向移动。这样,源极电极106和漏极电极101在漂移层103或SiC半导体基板102的厚度方向相隔而设,由于作为载流子的电子在厚度方向移动,因此称为“纵型”。
在纵型SiC功率MOSFET100的单元部件U中,沟道形成在矩形的阱104a的外周近旁。因此,在漂移层103的表面103s,规定阱104的4个边的长度之和为栅极宽度。在这种构造的纵型SiC功率MOSFET100中,单元部件U越小,则总栅极宽度越长。
如图9所示,当单元部件U1的一边为W时,栅极宽度为4W。另一方面,当考虑一边为W/2的单元部件U2时,能够在与单元部件U1相同的面积上形成4个单元部件U2,因为各单元部件U2的栅极宽度为2W,因此总栅极宽度为8W。因而,通过减小单元部件,能够提高每单元面积的电流量即电流密度。
根据这些理由,在纵型SiC功率MOSFET中试图尽量减小单元部件。其中,如图7所示,由于需要在阱104a内形成源极区域105或接触区域104b,因此为了维持这些区域的形成精度,不能过度减小阱104a。因而,缩短阱104a之间的距离成为了纵型SiC功率MOSFET中重要的课题。
另一方面,为了以大电流驱动纵型SiC功率MOSFET,降低导通电阻也是很重要的。纵型SiC功率MOSFET的导通电阻,由源极接触电阻、源极薄片电阻、沟道电阻、JFET电阻、漂移电阻、基板电阻以及漏极接触电阻之和构成。在这些电阻之中,有效地降低沟道电阻以及JFET电阻是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5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监控车辆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电磁式垂直度控制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