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β-淀粉酶、编码其的基因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16459.5 申请日: 2009-04-21
公开(公告)号: CN102016033A 公开(公告)日: 2011-04-13
发明(设计)人: 松永亚希子;天野仁;山口庄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 天野酶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12N15/09 分类号: C12N15/09;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N9/26;C12P19/12;C12P19/22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苗堃;金世煜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淀粉酶 编码 基因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β-淀粉酶。具体涉及微生物来源的β-淀粉酶、其基因、其制造方法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β-淀粉酶来源于大豆、小麦、大麦、麦芽、白薯、马铃薯等植物。其中,从大豆、小麦、大麦、麦芽等谷类中提取并纯化的β-淀粉酶,由于用于制造在制糖业、面包制造业、和酿造工业中使用的含有麦芽糖的糖浆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植物起源的β-淀粉酶中,大豆来源的β-淀粉酶的酶活性高,耐热性也优异。

然而,近年来,由于生物乙醇的需求扩大,因而玉米的价格高涨。受此影响,种植由大豆、小麦转向玉米。因此,大豆、小麦、大麦等变得短缺,价格高涨,现在要确保β-淀粉酶的原料也变得困难了。

β-淀粉酶是一种作用于主链为淀粉、糖原等葡萄糖的α-1,4键的多糖类,并从非还原性末端、以麦芽糖为单元分解的酶。以前就已了解β-淀粉酶存在于大豆、麦类等高等植物中。自1972年,发表了微生物中也存在呈现与高等植物β-淀粉酶相同作用机制的酶以来,已经发现了许多微生物是β-淀粉酶生产菌(非专利文献1)。

迄今为止,已经报到了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环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巨兽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等芽孢杆菌属、或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或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等为生产β-淀粉酶的菌。然而,它们大多生产低,很少能达到实用化。

另一方面,曲霉菌属等丝状菌生产的淀粉酶按末端型分解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因此,在使用该淀粉酶时,除了麦芽糖之外,大多还生成葡萄糖、麦芽三糖、其它寡糖。而且,该淀粉酶耐热性也低,作为麦芽糖生产用的实用性低。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生产耐热性高的麦芽糖生成酶(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该酶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按外切型生成麦芽糖,但生成的麦芽糖为α型。而且,据报道,该酶不是像植物起源的β-淀粉酶那样严密地按麦芽糖单元加水分解,而是在反应初期,生成麦芽四糖(G4)、麦芽三糖(G3)和麦芽糖(G2),以及少量麦芽戊糖(G5)和麦芽己糖(G6),将Shardinger糊精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并将麦芽三糖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因此,淀粉分解物中由于该酶的作用而含有6~8%的葡萄糖。因此,该酶不适于高纯度的麦芽糖糖浆的制造。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218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工业用糖类酶手册(工业用糖质酵素ハンドブツク)、講談社サイエンテイフイツク、1999年

非专利文献2:H.Outtrup和B.E.Norman等Starch,第12卷、第405~411页

发明内容

如上文所述,对于现在β-淀粉酶的主流的植物起源的β-淀粉酶而言,难以进行稳定的供应。而且,从植物中获得的酶量一定,其生产量有限度。另一方面,微生物来源的β-淀粉酶,由于生产率低、或大量培养困难等原因,很少能实现实用化。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问题,反复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其结果发现,作为枯草菌的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生产具有与大豆来源的β-淀粉酶相匹敌的耐热性的β-淀粉酶。此外,本发明人分离并纯化了该β-淀粉酶,并成功地测定了该酶化学性质。此外,还成功测定了编码该β-淀粉酶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另外,确认了采用导入了含有该基因的载体的转化体,可以制造β-淀粉酶。

本发明基于以上成果而完成,内容如下。

[1]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来源的β-淀粉酶。

[2]具有下述酶化学性质的β-淀粉酶:

(1)作用:作用于多糖类和寡糖类的α-1,4糖苷键,将麦芽糖游离;

(2)底物特异性:良好地作用于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糖原、麦芽四糖、麦芽戊糖、麦芽己糖、麦芽庚糖,而不作用于普鲁兰多糖(pullulan)、葡聚糖、环糊精、麦芽三糖;

(3)最适温度:约55℃;

(4)最适pH:约8.0;

(5)温度稳定性:在55℃以下稳定(pH 5.0、10分钟);

(6)pH稳定性:在pH 4~9稳定(30℃、3小时);

(7)分子量:约60000(SDS-PAG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野酶株式会社,未经天野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64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