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7028.0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6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孝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普P&T株式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2 | 分类号: | B60K17/22;B60K17/35;F16D6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安山***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备用 驱动 轮轴 制动 间距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挖掘机等重型设备用的驱动轮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本发明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是将连接行星齿轮及毂轮轮架的复杂的结构,通过多个单独制造组装而成,从而降低了零件的不合格率,使组装更加简易;同时,随着制动盘与摩擦板的摩擦,自动调节并维持制动盘与摩擦板的间距。
背景技术
图 1是以往技术的重型驱动轮轴的截面结构图,图 2是以往技术的通常轮架的立体图。
一般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行星传动轮轴的结构如图 1所示,包括因重型设备的引擎动力而旋转的驱动轴 10;与可在所述驱动轴 10 内部旋转,且水平配置的壳体 20;连接固定在所述壳体 20 端部的齿圈 30;与所述齿圈 30 连接的外壳 40;可在所述齿圈 30 及外壳 40 内部旋转的轮架 50;包住所述外壳 40 的一部分,且与轮架 50 连接,安装在车轮上的毂轮 60;固定结合在所述驱动轴 10 端部的中心太阳轮 11;与所述中心太阳轮 11 及齿圈齿合,使其自转或公转,并可在轮架 50 上旋转的行星齿轮51;与所述轮架 50 的外周边保持一定间距的多个制动盘 52;内置于所述制动盘 52 之间,配置在外壳内面上的多个摩擦板 41;使所述多个制动盘 52 与摩擦板 41 相互紧贴,产生制动力,且设置在所述外壳 40 上的制动器汽缸活塞 70。
上述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行星传动轮轴,在驱动轴 10 转动时,带动结合在所述驱动轴 10 端部的中心太阳轮 11旋转,同时与所述中心太阳轮 11 齿合的行星齿轮 51 在自转的同时,随着齿圈 30 公转,与行星齿轮 51 结合的轮架 50 及毂轮 60 的转动带动安装在毂轮 60上的车轮旋转,从而使重型设备运行。
另外,在所述毂轮 60 旋转的状态下,制动器汽缸活塞 70 启动,制动盘 52 与摩擦板 41紧贴 ,与旋转的所述制动盘 52 结合的轮架 50 的旋转减速,并停止。同时与所述轮架 50 连为一体的毂轮 60 停止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毂轮 60 上安装的车轮停止旋转,从而使重型设备减速并停止。
如上所述,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行星传动轮轴可以直接带动安装在旋转着的毂轮 60 及轮架 50,从而迅速准确地控制运行中的重型设备,并因其准确地控制,从而避免了反冲,以确保使用重型设备时的安全作业。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所述轮架 50 的一端向着所述行星齿轮 51 的方向凸出形成,安装在行星齿轮 51 的旋转中心,在其外周形成齿轮,与所述制动盘 52 结合,另一端凸出形成插入突起部,以用于插入到所述毂轮 60 上。
如上所述,轮架 50 一般通过铸造工程制造,其结构如图 1 及图 2 所示,极为繁琐,在铸造工程时,易于发生气泡,生产出不合格产品。
另外,所述齿圈 30 的内周与多个行星齿轮 51 咬合,这仅仅是为了增强耐磨性,这样一来,所述齿圈 30 须与外壳 40 及/或壳体 51结合,如图1 及图 2 所示,其机构复杂,以往通过锻造所述齿圈 30 使元件一体化,其制造工程繁琐,所耗工期长。
另一方面,移动性强的产业车辆,其自身重量高,并要装载高重量的货物,所以必须具备在紧急制动时具有安全性的制动器装置,适用于这种车辆的制动器装置为湿式多盘制动器装置。
湿式多盘制动器装置如图 3所示,具有包住制动器外壳 120 的驱动轴 110。所述驱动轴 110 传送引擎的旋转力,从而驱动车辆车轮。
此外,在所述驱动轴 110 上,设置有多个制动盘 112,并与所述驱动轴 110 连为一体旋转,同时保持一定的间隔,所述各个制动盘 112 之间配置有摩擦板 122。
所述摩擦板 122 组装在制动器外壳 120 的内周,可向轴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制动器外壳 120 因扭簧 132 使具有复原力的汽缸活塞 130 随着制动器外壳 120移动。所述汽缸活塞 130因通过制动器外壳 120 的油道 124 所提供的油压而移动,可向摩擦板 122 的一侧加压。
因上述结构,首先车辆在运行中,司机要踩刹车器,此时通过油道 124 供给压油,该压油再供向制动器外壳 120 及汽缸活塞 130 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普P&T株式公司,未经星普P&T株式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7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