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供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4893.8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P·J·W·范兰卡威尔特;D·M·布鲁斯;A·H·J·伊明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A61B10/00;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供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用于分析流体的分析装置供应流体的流体供应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分析装置、分析方法和用于分析由流体供应装置供应的流体的计算机程序,以及用于分析流体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流体供应装置和流体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分析系统例如为用于分析唾液的系统,包括一次性的筒体和读取装置。提供一次性的药签棒,用于收集唾液标本并且将其转移到一次性的筒体,以向读取装置提供唾液标本,读取装置用于分析所提供的唾液标本。一般提供密封包装,包括一次性的药签棒和一次性的筒体。在标准程序中,先将筒体插入读取装置中,然后用药签棒收集唾液标本。当唾液标本收集好时,可以将它与缓冲液混合。随后缓冲的样品可以被施加到筒体,缓冲的唾液流过过滤区和试剂释放区,进入分析区,在分析区用读取装置分析唾液。该流体分析系统公开在下面的论文中:“RapiScan口腔流体药物检验系统:柯卡因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效率之评价,与酶免疫测定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相比较,遵循受控的柯卡因管理”(Erin A.Kolbrich等,分析毒物学学报,卷27,2003年10月)。
当筒体被插入读取装置中时,读取装置检测筒体的存在,并且用于分析唾液标本的检测电子仪器被接通。在筒体检测和流体化验或者分析之间的期间内,需要收集样品。样品收集平均至少花30秒钟,并且可能花高达几分钟。此外,还需要时间由操作员处理。在此期间,检测电子仪器被接通。这会在读取装置中不必要地消耗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分析流体的分析装置提供流体的流体供应装置和一种分析装置、一种用于分析由流体供应装置提供的流体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以及一种用于分析流体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流体供应装置和流体分析装置,其中分析装置的功耗可以被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流体供应装置,用于向用于分析流体的分析装置提供流体,所述流体供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
-引入口,流体转移元件通过所述引入口可被引入所述壳体,以将所述流体转移到所述流体供应装置;
-流体释放区,用于从所述流体转移元件释放流体;
-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区,用于通过与分析装置的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单元相互作用来检测所述流体转移元件是否被引入所述壳体;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体供应装置内流体转移元件的检测来接通或者关闭所述分析装置。
本发明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分析单元的读取器直到流体转移元件被引入流体供应装置才需处于工作状态。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区通过与分析装置的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单元相互作用允许检测流体转移元件是否被引入壳体内,因此允许操作,尤其是根据流体供应装置内的流体转移元件的检测接通或者关闭分析装置的读取器。这降低了分析装置的读取器的不必要的功耗。
举例来说,流体供应装置允许分析装置将用于分析流体的分析单元从非分析模式切换到分析模式,尤其是只有当流体分析装置的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单元通过与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区相互作用已经检测流体转移元件是否被引入壳体时才接通分析单元。因此,举例来说,如果流体供应装置(可以是筒体)已经被引入流体分析装置(可以称为读取装置),那么只有当已经检测到流体转移元件(可以是药签棒)已经被插入流体供应装置中时,分析单元(可以包括用于分析流体的检测电子仪器)才可以被接通。因此,分析装置的分析单元接通的时间可以减少,这允许降低分析装置的功率消耗。
流体转移元件检测区最好包括至少一个光学透明部分,它允许光学地检测流体转移元件是否被引入壳体。这允许用非接触方式检测流体转移元件是否已经被引入壳体,并且没有机械磨耗。此外,光学检测一般不需要流体供应装置的额外部分或者子组件。它只需要流体供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学透明部分。这使得流体供应装置的成本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4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