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载振动板调节活节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25148.5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6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M·巴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5/02 | 分类号: | B61G5/02;B61G9/06;B61G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宣力伟;梁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载 振动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铁轨车厢连接成多节车厢列的高载荷联接杆的重载振动板调节活节,其具有单弹簧柱结构。已知在用于耦联车厢单元的联接杆的端部上具有单弹簧柱的重载调节活节。
背景技术
在DE 10246428.6中已经建议一个具有单弹簧柱结构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结构中压力侧的弹簧板减振部件装配在轴承保持架中。在上保持架边缘与支撑轴承板之间存在用于弹性行程和摆转行程的确定的自由距离“a”,它在确定的联接杆偏转角时并且在初始的纵向压力时用尽。在保持架边缘与支撑轴承板接触以后在联接杆与车厢之间存在刚性连接。无减振的纵向力传导在撞击时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导致变形和不平稳的车厢运动并形成噪声。
此外按照DE 10 2005 034 527的解决方案建议双弹簧柱结构。这个结构保证高的复位矩并且改善在纵向压力下的弹性连接。它们在带来其有意义的优点以外也带来不利的大的安装空间,它们在许多方面不能供使用并且还具有相对较高的自重和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个用于高载荷联接杆的重载调节活节,它避免已知解决方案的缺陷并且通过最佳的工作原理以更小的安装空间和在大纵向压力时尽可能减振地连接在车厢上保证更好的调节活节参数。能够降低车厢列的自重和加工成本。
这个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补充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本发明的重点是,每个联接杆端部节省空间地只设置一个端部拉杆,其具有压力侧的弹簧柱,它使其贯穿压力中心地通过活动的振动盘(它根据需要设置在压力侧的弹簧盘前面或后面)并且通过弹簧行程限位器受控地通过其压力侧的弹簧行程和振动盘-滚动面根据联接杆的偏转角实现与力和角度有关地缓慢弹性地向底架传递。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联接杆的偏转角和初始的纵向压力在联接杆与车厢框体之间产生可能补偿的大的复位矩。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是,根据运行条件和任务作为正常情况例如为了解决在纵向压力下的脱轨安全性问题,在调车运行的货运车厢中或者在客运车厢中为了改善在故障时的防碰撞特性设有两个专用的设计。
因此在所建议的“正常设计”中,传递端部倾翻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弹簧行程限位器之间的距离。在防碰撞设计中,为了避免在碰撞情况下车厢框体的水平和竖直的断开,选择尽可能大的端部倾翻点距离,用于能够起到大的复位矩的作用,其中传递端部倾翻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弹簧行程限位器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优化调节活节原理,尽管最小的空间需求和微小的自重方面也相对提高功率,并且具有加工和维护方面更低的成本。提高客运列车和轻型货运车厢单元运行中的安全性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2、3和5分别示出图4中的截面图B-B,
图4示出图1中的截面A-A,
图5.1和5.2示出在联接杆偏转时图4中的截面图B-B。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和3分别示出重载振动板调节活节的“正常设计”中的三个变型的水平横截面图,具有按照本发明结构。在此在每个端部上在固定在车厢底架1上的支撑轴承板4与联接杆2的联接杆端板3之间,分别设有压力侧的弹簧盘6和可活动支承的调节活节振动板9。由图4给出弹簧行程限位器10的结构。
为了支承弹簧柱5的压力侧的弹簧盘6,通过弹簧行程限位器10与联接杆端板3或调节活节板9或支撑轴承板4相结合形成支撑笼式的空间17。
为了弹簧行程限位器10的对称和非对称的运动分别提供压力侧的弹簧行程Fw供使用,弹簧行程限位器保证并限制调节活节板最佳的、水平和竖直的偏转。在联接杆偏转时在偏转侧上存在与对应板的第一非对称接触。
在纵向压力LDK增加时振动板9再顶回到支撑笼式的空间中。分别通过纵向压力传递点13实现负荷导入到调节活节振动板9中,纵向压力传递点在“正常设计”的解决方案中全面地终结在“传递端部倾翻点”14上。在此“传递端部倾翻点”14之间的距离=宽度尺寸DKe,总是小于弹簧行程限位器10之间的距离。由此保证,在大的纵向压力LDK时,在调节活节振动板9的复位倾翻运动上的力曲线尽可能还弹性地通过压力侧的弹簧盘实现。对于“正常设计”车厢框体的可实现的最大复位矩在这里通过在水平平面中和与其类似地在竖直平面中的一半尺寸y=a正常的杠杆臂实现。
图5.1和5.2示出与具有水平和竖直作用的防碰撞设计相组合的振动板调节活节的解决方案,尤其也用于客运列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5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涤纶短纤维抗静电水油喷湿机
- 下一篇:点到多点通信系统的轮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