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终端测位系统、无线终端测位方法、环境测量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环境测量方法以及无线移动终端的移动目的地决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2237.2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樋原直之;小泉吉秋;中田成宪;久代纪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S5/14 | 分类号: | G01S5/14;H04W6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终端 测位 系统 方法 环境 测量 设备管理 测量方法 以及 移动 目的地 决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无线终端的位置的无线终端测位系统及其方法。另外,还涉及测量环境状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传感器网络系统等主要假想了大厦设备、家庭内的利用的小规模的无线网络系统中,开发出了高精度地对无线通信终端的位置进行测位的技术。
另外,已知由于在大厦设备、家庭内无法接收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所以利用与预先知道位置的基站之间的电波的到达时间(TOA:Time of Arrival)、电波的到达时间差(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以及电波接收强度等,对多个终端之间的距离、距离差进行测量,来推测位置。
另外,上述方案以预先知道基站的坐标为前提,但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定基站的坐标的工作,提出了如下技术:“具备至少(N+1)个基站(其中,N=1~3)和测位服务器,计算所述至少(N+1)个基站之间的距离,求出所述各基站的相对坐标,评价所述求出的相对坐标,判断向求出所述终端的位置的终端测位处理的切换,使用在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时间、以及所述求出的基站之间的相对坐标,求出所述终端的位置”(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一般在以大厦、家庭为对象的配置多个终端那样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将输出抑制得较低,使得能过通过电池等进行驱动,通信范围被限定于几m~几10m左右。
因此,已知例如如ZigBee(注册商标)那样处于中间的通信终端针对电波无法直接到达的通信终端中继数据,从而可以实现宽范围的通信的多跳(multi-hop)网络技术。
另外,近年来,在大厦、工厂内,为了适合地控制空调/照明等机器,使用了在各处设置传感器而对温度、湿度、以及照度等环境状态进行测量的环境测量系统。例如,在空调系统中,以使空调室内机的供气口、远程控制器等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成为所设定的温度的方式,控制空调机。
进而,为了根据各个居住者的请求、空间的温度分布等极其细致地控制机器、或者正确地评价建筑物的能量性能,需要在更多个测量点测量环境状态。
为了这样在多个测量点进行环境状态的测量,一般需要增加所测量的传感器的个数,而在多个场所设置传感器。因此,存在成本增大、管理复杂化这样的课题。
与上述那样的环境测量关联地,作为以“为了测定车间内的设备以及地域中的过程值,将传感器设成自行式,而在多点处得到多个过程值来提高车间诊断的精度/准确度,并且减少检查的偏移等。”为目的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对构成车间的设备或者该规定地域的过程值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该传感器中,具备移动到设备或者规定地域中的期望的位置来检测过程值的驱动单元。”这样的技术(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8362号公报(摘要)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0695号公报(摘要)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方法中,这样在宽范围设置多个低输出的通信终端,在中间进行中继而向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终端进行通信那样的系统中,需要以覆盖设置网络系统的区域的方式,设置多个成为测位的基准的基站。
另外,即使如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自动地求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中,也需要使基站彼此全部能够相互进行通信,难以决定超过某基站的通信范围的区域的基站的相对位置。
另外,所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自行传感器沿着配管移动、或者在预先铺设的轨道上移动。因此,需要预先设置成为控制自行传感器的移动位置时成为参照的轨道等导轨,需要为此的成本。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无线终端测位方法,无需固定地设置基站,而通过所设置的各通信终端彼此测定距离,从而可以取得各通信终端的位置。
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少数的传感器终端而无需增加成本地可以测量多个测量点的环境状态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2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力传动型内燃机车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