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类NOTCH3的融合蛋白作为NOTCH3信号的诱饵抑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0980133121.0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简·基塔吉斯科;卡丽·肖波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理事会 |
主分类号: | A61K39/00 | 分类号: | A61K3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类 notch3 融合 蛋白 作为 信号 诱饵 抑制剂 | ||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包括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授权码ROl HL62454以及来自美国国防部的授权码DAMRDCW81XWH-04-1-054,因此,美国政府对本专利拥有一定的专利权。
在整个申请文件中,通过括号内的阿拉伯数字或者在括号内标注作者和出版日期的形式,引用了各种出版物。这些出版物的完整的引用信息在说明书的末尾有记载。为了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所属的领域,这些出版物所公开的内容在本申请中被引用。
背景技术
血管发育
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系统的形成是一个早期的和必要的过程。在胚胎阶段,血管发育是从起源于近轴和侧板中胚层的多功能成血管细胞开始的。成血管细胞有潜力分化成造血祖细胞或内皮祖细胞,被称为成血管细胞。
血管发育起始于一个称为血管生成的过程,由此成血管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并迁移到一起以形成原始血管丛。该初始的血管网络由大小均匀、并全部由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构成。该血管丛然后通过血管生成而重塑。
血管生成包括新血管的萌发、这些心血管迁移进入无血管区,以及辅助细胞、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募集补充(Gale and Yancopoulos,1999),这些分化并形成收缩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起源于多种祖细胞,这些祖细胞包括神经嵴细胞、间质细胞、甚至内皮细胞(Owens,1995)。在成人阶段,血管生成涉及卵泡发育、伤口愈合和病变过程比如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心脏病。
Notch家族和Notch配体
对于果蝇、线虫、斑马鱼和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Notch途径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信号机制,其对于调整许多的细胞命运决定(cell-fate decisions)起作用。需要Notch信号来从所有三个胚层起源合适的构建细胞。根据不同的细胞环境,Notch信号可能会抑制和诱导分化、诱导增殖和促进细胞存活(Artavanis-Tsakonas等,1995;Lewis,1998;Weinmaster,1997)。在果蝇中,单个Notch蛋白被2个配体激活,这两个配体是Serrate和Delta。在哺乳动物中,这些家族已经被扩展到4个Notch基因(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以及5个配体,即2个类似于Serrate配体(即Jagged1-2),3个Delta配体(即Dl1,3,4)(Bettenhausen等,1995;Dunwoodie等,1997;Gallahan和Callahan,1997;Lardelli等,1994;Lindsell等,1995;Shawber等,1996a;Shutter等,2000a;Uyttendaele等,1996;Weinmaster等,1992;Weinmaster等,199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Notch受体和配体都在动态空间和时间形式上得以表达。但是,是否所有的配体激活了所有的受体是未知的。
Notch信号和功能
Notch信号影响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命运决定,其影响的途径为根据不同的环境提供抑制、诱导或者增殖信号(参见Artavanis-Tsakonas等,1995;Greenwald,1998;Robey,1997;Vervoort等,1997)。这种多效性的功能表明,Notch通过时空的方式调节多种信号途径。
与Notch调节细胞命运决定一致,无论是受体还是配体都是具有单跨膜结构域的细胞表面蛋白(图1)。Notch蛋白的调整性的胞外域主要由串联排列的表皮生长因子样(EGF-like)的重复片段组成,这对于配体结合是必需的(Artavanis-Tsakonas等,1995;Weinmaster,1998)。表皮生长因子样的重复片段的C-端是另外三个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复片段,指定了LIN12/Notch重复片段(LNR)(Greenwald,1994)。下游的LNR位于具有解蛋白的裂解序列(RXRR),该裂解序列被弗林蛋白酶样转化酶所识别。对于Notch1,在该位点的裂解产生180KD(千道尔顿)的细胞外肽和120KD的细胞内肽,其聚在一起在细胞表面产生异二聚体受体(Blaumueller等,1997;Kopan等,1996;Logeat等,19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理事会,未经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理事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3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