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梁一体型枢轴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3646.4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1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畑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5/04 | 分类号: | B60G5/04;B60G7/00;B62D21/1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 体型 枢轴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梁(cross member)一体型枢轴支架,能够应用于在后轮双轴的大型卡车等中使用的枢轴式悬架中。
背景技术
图1~图3示出了被称为枢轴式悬架的直列车轴专用的悬架,其构造为,在前后直列配置的一对车轴1、2之间,借助枢轴支架4将平衡轴(trunnionshaft)3固定在框架5上,经由转动基座7将板簧6的中央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该平衡轴3上,借助该板簧6的两端部来支承上述前后的车轴1、2,且具备用于保持这些各车轴1、2的前后方向位置的上杆8及下杆9。
这里,在枢轴支架4固定在框架5上的位置处,横梁10跨在左右的框架5的相互之间而进行加强,分别借助上杆8来连结该横梁10的中央部的前后表面和上述各车轴1、2的中央部上侧之间,借助下杆9来连结上述枢轴支架4的下端部的前后表面和上述各车轴1、2的两端部下侧之间。
其结果,在该枢轴式悬架中,前后的车轴1、2的上下动作被板簧6所吸收,前后方向的力经由上杆8及下杆9而被传递给框架5,并且,板簧6以平衡轴3为中心转动,因此实现良好的突起跨越(段差乗り越し)。
此外,图中的符号11表示用于将板簧6的中央部安装在转动基座7上的U形螺栓,12表示设置在横梁10的中央部的前后表面上的上杆8的安装部,13表示设置在各车轴1、2的中央部上侧的上杆8的安装部,14表示设置在枢轴支架4的下端部的前后表面上的下杆9的安装部,15表示设置在各车轴1、2的两端部下侧的下杆9的安装部。
并且,作为与这种枢轴式悬架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2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66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37511号公报
但是,在该以往构造中,如图4及图5分别所示,由于横梁10和枢轴支架4相对于框架5分别地组装,由于各自组装时产生的误差而使横梁10和枢轴支架4的相对关系产生偏差,借助上杆8和下杆9分别与这些横梁10和枢轴支架4连结的各车轴1、2存在在前后方向上倾斜或在车宽度方向上横向偏离而不能配置在原本的适当位置上的问题。
因此,在枢轴式悬架的组装之后,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上杆8及下杆9等的安装位置的对准(alignment)调整,以便将前后车轴1、2配置在适当位置上,由于该对准调整需要很大的工夫和时间,所以存在操作负担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使对准调整所需的工夫和时间比以往显著减少,实现操作负担的大幅度减轻。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梁一体型枢轴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横梁部,连结左右的框架之间,以及一对枢轴支架部,在该横梁部的两端部下表面随着朝向下方而向车宽度方向外侧打开地一体成形、且具有用于轴支承平衡轴的凸台部。
而且,由此,横梁部和枢轴支架部的相对关系不变,两者的相对关系完全不产生像以往那样的偏差,因此,若分别对这些横梁部和枢轴支架部连结各车轴,则正确地定位了该各车轴相对于横梁部和枢轴支架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回避了各车轴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情况。
其结果,组装后操作员所需要要进行的对准调整比以往减少,能够显著地减少对准调整所需的工夫和时间,因此从事枢轴式悬架的组装的操作员的操作负担大幅度地减轻。
并且,将以往分割为三个部件的横梁和左右枢轴支架作为横梁一体型枢轴支架而形成为一个部件,因此大幅度地削减了部件个数及组装工时,进一步实现操作负担的减轻和成本削减。
并且,在更加具体地实施本发明时,最好在横梁部上形成用于连结V形杆的安装部,在各枢轴支架部的下端形成用于连结平行连杆式的下杆的端部的安装部。
由此,借助V形杆分别连结横梁部和前后的车轴之间,由此能够实现各车轴的车宽度方向的定位,借助平行连杆式的下杆分别连结上述枢轴支架部的下端和上述前后的车轴的两端部下侧之间,由此能够实现各车轴的前后方向的定位。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在横梁部的中央部分,以与各枢轴支架部上侧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的倾斜姿态连续的方式形成肋,该各肋和上述各枢轴支架部上侧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和上述横梁部的上部构造以作为整体而呈拱形构造的方式形成,由此,借助拱形构造更有效地提高对于上下方向的载荷的整体刚性。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借助加强板来连结枢轴支架部的凸台部的周边部位和其上侧的框架之间,若这样,用加强板连结枢轴支架部的凸台部的周边部位和其上侧的框架之间的结果在于,在凸台部的附近形成由这些加强板和框架和横梁一体型枢轴支架形成的坚固的箱构造,借助该箱构造,对于从比框架还向外侧偏离的位置输入的上下力确保充分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3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