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3797.X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2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金子亮平;古泽芳明;金城雅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B60G15/06;C10M107/50;F16C17/04;F16C33/20;F16F9/54;C10N20/00;C10N20/02;C10N30/00;C10N30/06;C10N40/02;C10N5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树脂 推力 滑动 轴承 | ||
1.一种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其包括:
合成树脂制上壳,该上壳具有上环形平板状部;合成树脂制下壳,该下壳具有下环形平板状部、第一和第二环形突起以及下环形切槽,其中,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重叠在所述上壳上从而能绕所述上壳的轴线旋转、并与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相对,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突起与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同心地设置在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上,所述下环形切槽被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环形切槽围绕;以及合成树脂制推力轴承片,所述推力轴承片由圆盘组成,该圆盘被设置在下环形切槽中,与限定下环形切槽底面的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上表面以及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圆盘在其中心部具有圆孔;通过使所述上壳的外周缘与所述下壳的外周缘弹性卡合,从而将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连结,所述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的特征在于,硅脂被介于限定下环形切槽底面的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上表面和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下表面与所述推力轴承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滑动界面处,所述推力轴承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上表面和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下表面滑动接触,其中,所述硅脂的基础油为硅油,其在25℃下的运动粘度系数不低于100cSt且不高于500000cSt,所述硅脂还具有增稠剂以将所述硅脂的工作渗入量调整至不低于200且不高于4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脂将硅油作为基础油,其在25℃下的运动粘度系数不低于1000cSt且不高于100000cSt,且其通过含有增稠剂而得到的工作渗入量为不低于250且不高于35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在其中心部具有圆孔,且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在其中心部具有与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圆孔连通的插入孔;所述上壳具有一体形成在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外周缘上的圆筒状配合悬挂部和形成在所述圆筒状配合悬挂部的内周面上的配合部,而所述下壳具有形成在所述第二环形突起的外周面上的被配合部,所述第一环形突起具有与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插入孔的内径相同的内径且一体形成在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环形突起以径向向外地与所述第一环形突起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外周缘上,从而与所述第一环形突起和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上表面协配来形成下环形切槽;通过使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配合部弹性卡合,从而将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连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力轴承片的中心部限定圆孔的所述推力轴承片的内周面具有比所述第一环形突起的外径大的直径,所述推力轴承片的外周面具有比所述第二环形突起的内径小的外径,所述推力轴承片被带着环形空隙地设置在下环形切槽中,所述环形空隙分别在限定所述圆孔的所述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突起的外周面之间以及在所述推力轴承片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环形突起的内周面之间;将与所述硅脂相同的硅脂注入并保持在各环形空隙中。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推力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在其中心部具有圆孔,且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在其中心部具有与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圆孔连通的插入孔;所述上壳具有圆筒状悬挂部、圆筒状配合悬挂部以及配合部,其中,所述圆筒状悬挂部以径向向外地与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圆孔的周缘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下表面上,所述圆筒状配合悬挂部以径向向外地与所述圆筒状悬挂部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所述上环形平板状部的外周缘,从而与所述圆筒状悬挂部协配来形成上部外侧环形凹槽,所述配合部形成在所述圆筒状配合悬挂部的内周面上;所述下壳具有环形配合突起和所述被配合部,其中,所述环形配合突起以径向向外地与所述第二环形突起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外周缘,从而与所述第二环形突起协配来形成下部外侧环形凹槽,所述被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环形配合突起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环形突起具有与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插入孔的内径相同的内径,且一体形成在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环形突起以径向向外地与所述第一环形突起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上表面上,从而与所述第一环形突起和所述下环形平板状部的上表面协配来形成下环形切槽;通过将所述圆筒状悬挂部设置在下部外侧环形凹槽中以使其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二环形突起和所述环形配合突起上以及通过使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配合部弹性卡合,从而将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37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