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5402.X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0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草间和幸;平川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10;H01M2/12;H01M10/04;H01M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电池组 搭载 车辆 设备 | ||
1.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筒状的电池壳体、收纳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的正负电极体群、和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部且分别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第1和第2端子板,该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
集电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极体群的所述第1端子板侧的端部且连接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电极体;和
绝缘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之间;
在所述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部;
在所述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部位;
所述集电板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和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通过所述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接触;
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了时,通过向外变形而断开所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的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体群为卷绕重叠所述第1和第2电极体并且将其中心部分设为中空的中空卷绕体;
在所述集电板和所述绝缘部件设置有与所述中空卷绕体的中空部分连通的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端子板设置有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时开裂使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防爆阀;
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比所述防爆阀工作的内压低的内压下变形。
4.一种电池组,其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和连接所述二次电池彼此的汇流排,各所述二次电池具有筒状的电池壳体、收纳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的正负电极体群、和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部且分别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第1和第2端子板,该电池组的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电池具有:
集电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极体群的所述第1端子板侧的端部且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电极体连接;和
绝缘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之间;
在所述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部;
在所述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部位;
所述集电板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和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通过所述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接触;
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了时,通过向外变形而断开所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的导通,
所述汇流排,在连接于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第1端子板的部位,覆盖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以外的部位。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马达,其接受电力的供给而旋转驱动车轮;和
电源部,其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
在所述电源部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
6.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动作部,其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动作;和
电源部,其向所述动作部供给电力;
在所述电源部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54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外伤截瘫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糖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