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动轴承及其用途以及装配有该滚动轴承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6170.X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贝努瓦·阿诺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SKF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0 | 分类号: | F16C19/10;F16C19/26;F16C33/78;F16D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轴承 及其 用途 以及 装配 汽车 | ||
1.一种滚动轴承,包括:
内圈(2),
外圈(3),
布置在安置于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动轴承腔室(4)中的滚动构件(5),
能够选择性地采取两种预定构型之一的双稳态垫圈(7),以及
环形的凸缘(8),其部分地界定所述滚动轴承腔室(4)并安装在所述内圈和外圈的第一圈(3;2)上,
其中,所述凸缘(8)从所述第一圈(3;2)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圈(2;3)轴向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凸缘(8)在径向外边缘(82)或者径向内边缘(83)处设置有可变形的凸片(81),从而允许通过将它楔入到所述第一圈(3;2)上而进行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第一圈(3;2)设置有用于接收和楔入所述凸缘(8)的所述凸片(81)的周边凹槽(34;24)。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凸缘(8)设置有连续的径向边缘(83,84),该径向边缘(83,84)能够轴向压靠所述第二圈的边缘(33;32)。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凸缘(8)在它的内径边缘(83)和它的外径边缘(82)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凸缘的中心轴(X8)以一定角度(α)倾斜的部分(85),当所述垫圈处于第一预定位置时,该角度(α)等于或者大致等于所述双稳态垫圈(7)的部分(73)相对于该垫圈的中心轴(X7)的倾斜角度(β),其中当所述垫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缘的倾斜部分(85)和所述双稳态垫圈的倾斜部分(73)彼此轴向面对。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凸缘(8)在它的内径边缘(83)和它的外径边缘(82)之间具有弯曲部分(85),该弯曲部分(85)具有向着所述垫圈(7)定向的凸面(8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凸面(86)在它的最靠近所述双稳态垫圈(7)的点(P2)具有关于所述凸缘(8)的所述中心轴(X8)倾斜一定角度(α)的切线(T),当所述垫圈处于第一预定位置时,该角度(α)等于或者大致等于所述双稳态垫圈的部分(73)相对于该垫圈的中心轴(X7)的倾斜角度(β),并且,其中当所述垫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缘的弯曲部分(85)和所述双稳态垫圈的倾斜部分(73)彼此轴向面对。
8.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凸缘具有限定它的内径边缘(83)的圆柱形的套筒(87),并且其中所述圆柱形的套筒与所述第二圈(2)以及与所述双稳态垫圈(7)的部分(73)轴向对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套筒(87)与所述凸缘(8)是一体的,并通过围绕定心在所述凸缘的中心轴(X8)上的圆形线(L3)在一方向弯折所述凸缘在它自身上以使得所述套筒的自由边缘(88)面对所述双稳态垫圈(7)而获得。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与所述第二圈(2;3)轴向对齐的所述凸缘(8)的部分(85;87)同样与所述双稳态垫圈(7)的部分(73)对齐。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双稳态垫圈(7)设置有连续的径向边缘(74;72),该径向边缘(74;72)轴向布置为面对所述凸缘(8)的中间部分(85)并能够轴向置放抵靠该部分。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双稳态垫圈(7)在它的内径边缘(72)和它的外径边缘(74)设置有可变形的凸片(71),从而允许将它楔入到活塞(10)的周边凹槽(101)中,用于控制所述滚动轴承。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内圈(2)旋转,而所述外圈(3)相对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中心轴(X1)转动地固定。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所述外圈(3)旋转,而所述内圈(2)相对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中心轴(X1)转动地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F公司,未经SKF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61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固碳与生态组合污水低碳处理方法
- 下一篇:二甲胺废气及废水处理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