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方法、内燃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9006.4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宏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F02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陈桂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缸 压力传感器 异常 检测 装置 方法 内燃机 控制 | ||
1.一种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取得单元,其与具备被施加了预加载荷的压力检测元件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连接,并取得该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
输出异常检测单元,检测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否产生了不灵敏区;
漂移复位单元,降低或消除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漂移;和
预加载荷消失异常检测单元,在由上述漂移复位单元将输出漂移降低后或消除后,基于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否存在不灵敏区,检测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有无预加载荷消失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漂移复位单元包含异常时漂移复位单元,在上述输出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出产生了上述不灵敏区的情况下,该异常时漂移复位单元降低或消除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漂移,
上述预加载荷消失异常检测单元在由上述异常时漂移复位单元将输出漂移降低后或消除后,基于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否存在不灵敏区,检测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有无预加载荷消失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异常检测单元,检测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否产生了妨碍测量的不灵敏区,该测量是对计量对象汽缸的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的至少一方的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漂移复位单元降低或消除输出漂移,直到至少达到能够测量计量对象汽缸的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之中较低的压力的程度,
上述预加载荷消失异常检测单元在由上述漂移复位单元将输出漂移降低后或消除后,基于妨碍对计量对象汽缸的进气压力和排气压力中至少一方进行的测量的不灵敏区是否存在,检测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有无预加载荷消失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气冲程汽缸内压力取得单元,基于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取得计量对象汽缸的进气冲程中的汽缸内压力即进气冲程汽缸内压力;和
排气冲程汽缸内压力取得单元,基于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取得计量对象汽缸的排气冲程中的汽缸内压力即排气冲程汽缸内压力,
上述输出异常检测单元包含压力比异常检测单元,该压力比异常检测单元基于上述进气冲程汽缸内压力和上述排气冲程汽缸内压力的比检测上述不灵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条件判定单元,该条件判定单元判定内燃机是否处于进气冲程中的汽缸内压力和排气冲程中的汽缸内压力之差比通常运转过程中的压力差大的状态,
上述压力比异常检测单元在由上述条件判定单元判定为进气冲程中的汽缸内压力和排气冲程中的汽缸内压力之差较大的情况下,检测是否产生了上述不灵敏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燃料切断检测单元,检测是否已进行了内燃机的燃料切断;
闭锁单元,在上述内燃机的燃料切断过程中闭锁该内燃机的进气通路,
上述压力比异常检测单元当上述进气通路已被闭锁时,检测是否产生了上述不灵敏区。
8.根据权利要求5~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异常检测单元根据上述压力比异常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气冲程中的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的大小或波动,对上述不灵敏区的产生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加载荷消失异常检测单元根据由上述漂移复位单元将输出漂移降低后或消除后的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和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即输出界限值之间的比较,检测上述汽缸内压力传感器有无预加载荷消失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90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