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凑踏板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1528.8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J-M·戈比亚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里姆斯莱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1/02 | 分类号: | B62M1/02;B62M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彭武;谭祐祥 |
地址: | 法国布雷斯***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 踏板 组件 | ||
1. 一种踩踏装置,包括穿过框架的一种驱动轴杆(2)、一种右踏板(30)、一种左踏板(80)和一种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针对每个踏板(30,80)包括:
-驱动曲柄(3,53),与驱动轴杆(2)集成为一体的,
-联接曲柄(27,77),
-传动枢轴(6,56),连接着所述驱动曲柄和所述联接曲柄,
-器件(4,5,54,55),在所述驱动轴杆的旋转期间改变介于所述传动枢轴(6,56)的轴线与驱动轴杆(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和第二引导曲柄(31,32,81,82),每个引导曲柄铰接到所述框架,
-两个踏板枢轴(28,29,78,79),每个踏板枢轴把踏板(30,80)连接到所述两个引导曲柄之一,
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联接曲柄(27,77)与第一引导曲柄(31,81)集成为一体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针对每个踏板而言包括用于稳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曲柄(31,32,81,82)的稳定器件(33,27,6,62,74,67,35,83,77,56,63,75,68,8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所述稳定器件包括一种包含联接曲柄(27,77)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所述稳定器件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还包括传动枢轴(6,56)、链接连接杆(62,63)、稳定枢轴(74,75)、稳定曲柄(67,68),所述传动枢轴把所述联接曲柄连接到所述链接连接杆,所述稳定枢轴把所述链接连接杆连接到所述稳定曲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所述稳定曲柄与所述第二引导曲柄集成为一体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联接曲柄(27,77)和第一引导曲柄(31,81)形成第一恒定角度(12),稳定曲柄(67,68)和第二引导曲柄(32,82)形成第二恒定角度(13),所述第一恒定角度和第二恒定角度近似相等。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所述第一恒定角度和第二恒定角度近似等于九十度。
8. 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一种包括联接曲柄(27,77)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的最小稳定性位置与一种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曲柄(31,32,81,82)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的最大稳定性位置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一种包括联接曲柄(27,77)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的最大稳定性位置与一种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曲柄(31,32,81,82)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的最小稳定性位置一致。
10. 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围着驱动轴杆(2)、驱动曲柄(3,53)、联接曲柄(27,77)、链接连接杆(62,63)和稳定曲柄(67,68),引导曲柄(31,32,81,82)和踏板(30,80)位于所述框架的壳体外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所述稳定曲柄的长度近似等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曲柄的长度除以一个比率,该比率在3和4之间。
12.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所述联接曲柄的长度近似等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曲柄的长度除以一个比率,该比率在3和4之间。
13.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踏板,与到第二框架枢轴(35,85)的轴线的距离相比,驱动轴杆(2)的轴线(9)更接近第一框架枢轴(33,83)的轴线,所述第一引导曲柄通过第一框架枢轴(33,83)铰接到所述框架,所述第二引导曲柄通过第二框架枢轴(35,85)铰接到所述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里姆斯莱德公司,未经德里姆斯莱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15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纸张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