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1797.4 | 申请日: | 200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峰;杰弗里.D.戈德;威廉.G.希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C08F2/34;C08F4/646;C08F4/649;C08L23/12;C08F4/6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熔体 流动 速率 丙烯 共聚物 方法 | ||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是2008年8月21日提交的国际申请PCT/US2008/073882的部分连续申请,该国际申请要求2007年8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957,888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纳入。
背景技术
随着对更精益的聚合物的需求持续增长,对具有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的要求持续增加。反应器内(in-reactor)抗冲丙烯共聚物是通过聚合制备的共聚物,并且不包括例如减粘裂化。难以直接通过聚合制备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常规聚合催化剂典型地要求使用非常高的氢气浓度以形成熔体流动速率大于最终抗冲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的基体相聚合物。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反应器操作性限制、安全性关注、和/或经济考量,提供高的氢气浓度是不可能的。
期望生产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的聚合方法。进一步期望生产具有高冲击强度的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进一步期望以降低的工艺中断风险或没有工艺中断风险生产具有高冲击强度的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生产具有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的聚合方法。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还可具有高冲击强度。本方法为反应器内方法并且不包括减粘裂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聚合方法。该聚合方法包括在第一聚合反应器中气相聚合、或通过气相聚合的方式形成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该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的根据ASTM D1238-01(230℃,2.16kg)测得的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100克/10分钟。该方法包括将所述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引入第二聚合反应器。在第二反应器中,在聚合条件下使所述基于丙烯的聚合物与至少一种烯烃接触。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60克/分钟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在一个或两个反应器中将H2/C3的摩尔比保持在低于0.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形成挥发物含量小于约65μg/g的抗冲丙烯共聚物。挥发物含量根据VW标准PV3341测得。
本公开提供另一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聚合方法,其包括在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条件下使至少一种烯烃与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接触。该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100克/10分钟。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85克/10分钟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反应器为气相聚合反应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在反应器中将H2/C3摩尔比保持在低于0.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形成挥发物含量小于约65μg/g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本公开提供一种组合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抗冲丙烯共聚物,其包括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100克/10分钟的基于丙烯的聚合物和分散在该基于丙烯的聚合物中的丙烯/乙烯共聚物。该抗冲丙烯共聚物的Fc值为约5wt%~约50wt%和Ec值为约20wt%~约90wt%。该抗冲丙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60克/10分钟。
本公开的优点是,提供了生产抗冲丙烯共聚物的、尤其是生产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的改进方法。
本公开的优点是,提供了改进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本发明共聚物的优点是,提供不裂解的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聚合方法。该聚合方法包括气相聚合(或通过气相聚合的方式形成)熔体流动速率(MFR)大于约100克/10分钟的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MFR根据ASTM D1238-01(230℃,2.16kg)测得。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在第一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即气相聚合)条件下形成。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引入第二聚合反应器,在第二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条件下所述基于丙烯的活性聚合物与除丙烯之外的至少一种烯烃接触。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熔体流动速率大于约60克/10分钟的抗冲丙烯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1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险盒
- 下一篇:带有一体的内壁零件的空气调节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