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4329.2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H02N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 ||
1.一种驱动装置(20、20A、20B),具备:
在伸缩方向(Z)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及第二端面(441a、441b)的机电转换元件(441);
安装在该机电转换元件的上述第二端面(441b)上的振动摩擦部(443);
与该振动摩擦部摩擦结合的被驱动部件(423),该被驱动部件(423)可以在上述机电转换元件(441)的伸缩方向(Z)上移动;以及
在上述振动摩擦部与上述被驱动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的摩擦力施加机构(424、444),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摩擦部(443)在与上述伸缩方向(Z)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作为第一端面(4431)的摩擦面,
上述被驱动部件包含与上述振动摩擦部的上述摩擦面滑动接触的棒状的移动轴(423),
上述摩擦力施加机构(424、444)安装在上述振动摩擦部(443)以外的部件(422、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摩擦部(443)在上述摩擦面(4431)上具有截面V字状的槽(4431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V字状的槽的角度(4431a)在30度至不足180度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10、10A)具备紧固在上述移动轴(423)上或与上述移动轴(423)一体地构成的透镜架(422),
上述摩擦力施加机构(424)安装在上述透镜架(4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摩擦力施加机构由安装在上述透镜架(422)上的加力部件(424)构成,
上述加力部件(424)具有:安装在上述透镜架(422)上的第一端部(424a);以及第二端部(424b),该第二端部(424b)与上述振动摩擦部(443)的第二端面(4432)抵接,该第二端面(4432)与上述第一端面(4431)在与上述伸缩方向(Z)正交的方向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部件由上述第一端部(424a)粘接在上述透镜架(422)上的弹簧(424)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部件由上述第一端部(424a)用螺钉(425)固定在上述透镜架(422)上的弹簧(424)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装置(10B)具备:
紧固在上述移动轴(423)上或者与上述移动轴(423)一体地构成的透镜架(422);以及
容纳该透镜架的壳体(30),
上述摩擦力施加机构(444)安装在上述壳体(3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摩擦力施加机构由安装在上述壳体(30)的内壁面(34a)上的加力部件(444)构成,
上述加力部件(444)具有安装在上述壳体(30)的内壁面(34a)上的第一端部(444a);在中间隔着上述移动轴(423)与上述振动摩擦部(443)的上述摩擦面(4431)相对的第二端部(444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部件由上述第一端部(444a)粘接在上述壳体的内壁面(34a)上的弹簧(444)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美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43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