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基于HPC的粘性液体分配至多孔基材中的设备和方法,例如基于连续匹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4692.4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格雷戈里·A·史密斯;戴尔·卡拉马什;泰勒·D·J·韦斯科特;罗伯特·P·金赛;达瑞克·卡特;保罗·斯里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透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余朦;熊传芳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hpc 粘性 液体 分配 至多 基材 中的 设备 方法 例如 连续 工艺 | ||
1.一种将组合物通过导管分配至多孔基材中的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含有至少一种纤维素衍生物的高粘性液体、溶胶或形成溶胶的材料,所述导管具有入口、出口、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被间隔开的第一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口之间被间隔开的第二部分,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导管的出口端提供所述多孔基材;
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所述温度足以使包括含有至少一种纤维素衍生物的高粘性液体、溶胶或形成溶胶的材料的组合物的粘度从高粘度转变为低粘度;
使包括含有至少一种纤维素衍生物的高粘性液体、溶胶或形成溶胶的材料的组合物从所述导管的入口端移动至所述导管的出口端;以及
将组合物从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分配至所述多孔基材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足以使所述组合物的粘度从处于约2,500厘泊与约10,000厘泊之间的高粘度转变为低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足以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某点处使所述组合物的粘度从高粘度转变为处于约0厘泊与约500厘泊之间的低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足以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某点处使所述组合物的粘度从高粘度转变为处于约50厘泊与约150厘泊之间的低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45℃与约7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40℃与约60℃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40℃与约5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50℃与约6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52℃与约5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至少约35℃的第一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一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40℃与约43℃之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包括:将所述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足以使所述组合物的粘度在所述导管的出口端维持在低粘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包括:将所述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足以使得所述组合物的粘度在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处于约50厘泊与约150厘泊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包括:将所述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包括:将所述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大于35℃。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第二温度包括:将所述导管的第二部分的温度调整为处于约35℃与约7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透皮株式会社,未经透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46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