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材质复合衬垫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7943.4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健;龟池满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F02F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质 复合 衬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材质复合衬垫。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有效地用于汽车用发动机等部件的3面同时密封的双材质复合衬垫。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发动机中,使用了进气歧管用、过滤层用、汽缸盖罩用、凸轮罩用等比较大型的衬垫。在这种情况下,选取在一个部件设有槽,另一个部件具有平坦部,通过在槽安装衬垫,从而将2部件间密封的构造。然而,槽的深度由于槽加工或组装时的公差影响,不一定始终为同一深度(参照专利文献1)。
在汽车用发动机中,发动机的汽缸体和汽缸盖的2部件经由汽缸盖衬垫而被气密密封,但为了将其附带的动力传递机构与发动机一体化,铺设有链罩。由于该链罩跨过汽缸体和汽缸盖的接合面而垂直地铺设,因而在这些接合面的交点部分,要求非常规的3面同时密封功能。
图9是显示作为3面同时密封的用途例,应用有发动机密封用衬垫的状态的立体图,在汽车用发动机中,作为将燃料的爆发燃烧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的部分的汽缸体21和作为将来自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部分的汽缸盖22的2部件,经由作为用于保持汽缸体21和汽缸盖22之间的气密性的密封部件的汽缸盖衬垫23而被气密密封。
为了将其附带的动力传递机构与发动机一体化,作为对用于将由汽缸盖转换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发动机外部的变速机构进行容纳的部分,铺设有链罩24,由于该链罩24跨过汽缸体21和汽缸盖22的接合面而垂直地铺设,因而在这些接合面的交点部分,即在3点密封部分25需要衬垫26,该衬垫作为要求非常规的3面同时密封功能的密封部件。
即使汽缸盖、汽缸体及链壳的热膨胀量产生差,作为能够可靠地密封3面接合部的密封材料,提出了由第1密封片、第2密封片、第1筋以及第2筋构成将3面接合部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其中,第1密封片将汽缸盖的下表面和汽缸体的上表面之间密封,第2密封片比第1密封片的后侧面更向着汽缸盖下表面的前侧端部和汽缸体上表面的前侧端部彼此之间突出设置,将汽缸盖下表面的前侧端部和汽缸体上表面的前侧端部彼此之间密封,第1筋将第1密封片的后侧面上部和第2密封片的上表面之间倾斜地连结,第2筋将第1密封片的后侧面下部和第2密封片的下表面之间倾斜地连结,在该提案中,由第1密封片和第2密封片形成密封材料(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提出了如下的3部件接合部的衬垫构造:作为向发动机的汽缸体、汽缸盖以及前罩的3部件接合部进行安装的衬垫材料,在汽缸体和汽缸盖之间安装汽缸盖衬垫,在汽缸体和汽缸盖与前罩之间相对于汽缸盖衬垫沿直角方向配备前罩衬垫,汽缸盖衬垫成为将3部件接合部侧的端面稍稍置于内侧的配置,将前罩衬垫的3部件接合部沿两直角方向延伸而形成大致十字部,并且,使大致十字部的汽缸盖衬垫的接触面部分地突出而形成凸部。在该提案中,需要对接合面位置进行特别限定,由于3部件的公差所导致的尺寸的偏差,3点密封部分的气密性不充分(参照专利文献3)。
本申请人以前提出了一种衬垫,该衬垫安装于设在2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安装槽,并且,被2部件压缩而将这2部件的间隙密封,其中,使衬垫的高压侧的部分比低压侧的部分更容易压缩,如果利用2部件进行压缩,则为了机体中央附近以向着低压侧的区域突出的方式弯曲变形,侧面进行倾斜(参照专利文献4)。
在该提案的发明中,也记载了在对在一个面具有洼下的间隙部的对置的2面间进行密封的衬垫中,在对该间隙部进行密封的具有纵长剖面形状的衬垫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密封突起的形态,作为衬垫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橡胶硬度(硬度计A:JIS K6253)为40~70的丙烯酸类橡胶、腈类橡胶、氟橡胶等橡胶材料单体或热可塑性弹性体单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6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572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55671号公报
专利文献5:WO2004/031315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7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无弧交流接触器
- 下一篇:轻薄型直传板框式太阳能集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