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3470.9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汉;赵汉文;朴晓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8J5/18;C08L7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薄膜 | ||
1.一种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聚酰亚胺粉末是二胺类和酸二酐类经聚合作用而得到的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物,酰亚胺化率在80%以上,并且由公式1决定的绝对分子量为40,000至150,000,该公式1为:
其中该公式1是利用在物质透过与光的相互作用引起电荷的极化,由此,振动电荷使光以放射状传播的现象中,随着物质的极化度,电荷的移动量和光的放射量发生改变的原理,用雷射照射包含任意的高分子和溶剂的溶液,根据由测定的散射光的量和角变化决定高分子的摩尔质量和大小的原理导出的,Rθ为超瑞利比,K*=4π2n02(dn/dc)2λ0-4NA-1,在此n0为溶剂的折射率,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dn/dc为特异性折射率增量,将聚酰亚胺粉末以有机溶剂中的稀薄溶液状态注入到示差折射计的流通池内以检测折射率时,根据稀薄溶液浓度变化率的折射率的变化率值进行微分的值,是在浓度变化区间0.001克/毫升至0.1克/毫升范围内测定的值,c为溶液中的高分子浓度(克/毫升),M为摩尔质量,多分散性样品时为重均分子量,A2为第二维里系数,P(θ)=Rθ/R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绝对分子量为50,000至150,0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多分散性为1.1至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多分散性为1.1至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酸二酐类包含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酸二酐类中包含30摩尔百分比至100摩尔百分比的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二胺类包含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二胺类中包含20摩尔百分比至100摩尔百分比的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聚酰胺酸的该酰亚胺化物系于聚合时在该酸二酐类中先投入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所获得。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聚酰胺酸的该酰亚胺化物系于聚合时在该酸二酐类中最后投入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所获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聚合作用进行1至24小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酰亚胺粉末,其特征在于,该聚合作用进行8至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可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34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