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5172.3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M·布兰登伯格;B·克姆那;J·辛德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张亚非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变速器 液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尤其是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DE 10 2006 006 181 A1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具有润滑冷却系统,借助于所述润滑冷却系统可冷却构造成湿式膜片离合器的起步离合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润滑压力滑阀,借助于所述润滑压力滑阀可调节润滑冷却系统中的润滑压力的大小。在此根据在传动系中流动的转矩来调节润滑压力。液压控制装置为此具有能被驱控的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对润滑压力滑阀上的先导控制压力形式的润滑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与此相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中可简单、经济地对润滑冷却系统中的润滑压力进行调节。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液压控制装置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具有主泵和能被控制的附加泵/辅助泵,所述主泵和附加泵共同保证所述液压控制装置的油供给。主泵尤其是与机动车的驱动机、例如内燃机机械联接并且由所述驱动机驱动。主泵的输送量在此情况下与驱动机的转速相关。附加泵尤其是由一被电子控制器驱控的电机来驱动,由此,附加泵的输送量可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来调节并且尤其是也可降低到零。附加泵由此可在对液压控制装置的供给方面支持主泵并且尤其是能在驱动机停机时还给液压控制装置供油。由此可实现机动车的所谓的启停运行(Start-Stop-Betrieb),在所述启停运行中,在不需要驱动机的功率的状况中,所述驱动机自动停止、然后再启动。
附加泵能对润滑压力滑阀的控制通道进行供给、进而建立润滑控制压力。通过改变润滑控制压力,使润滑冷却系统中的由润滑压力滑阀设定的润滑压力也变化。由此能够简单、经济地改变润滑控制压力、进而对润滑压力进行调节。
自动变速器尤其是构造成双离合变速器。但也可以构造成例如自动换档变速器、具有行星齿轮组的自动变速器或无级变速器。
尤其是将润滑压力滑阀构造成,使得所设定出的润滑压力随着润滑控制压力的上升而上升,其中,通过一弹簧来确定润滑压力的下限。由此,当附加泵输送油、进而使润滑控制压力提高时,尤其是润滑压力以及所提供的润滑油量提高。因为附加泵尤其是当存在提高的冷却和润滑需求时才被接通,所以在此状况下使润滑压力也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型中,润滑冷却系统具有能被驱控的第一冷却滑阀,借助所述第一冷却滑阀能建立和分开在所述润滑压力滑阀的控制通道与所述附加泵之间的连接。由此可以在不会对润滑压力滑阀造成强制影响、进而不会对润滑压力造成强制影响的情况下激活附加泵。即,附加泵尤其是也可以在不使润滑压力提高的情况下输送油。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在启停运行的停止阶段中对液压控制装置的供给是必要的。在这种停止阶段中,即在驱动机停机时不必提高润滑压力。这一点仅会引起必须仍由附加泵来满足的油需求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型中,经由一输入通道由主泵为润滑冷却系统供给油体积流。润滑冷却系统附加地还具有附加油通道,经由所述附加油通道一附加的油体积流能由附加泵流到所述润滑冷却系统中。在此,润滑压力滑阀的控制通道至少部分地相应于所述附加油通道。由此,可以为控制通道和附加油通道至少部分地使用唯一的通道,这样便在液压控制装置中实现了简单的通道引导结构。在附加油通道中尤其是这样设置一止回阀,使得油仅能从附加泵流到润滑冷却系统中,而不能反向地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型中,能借助于所述能被驱控的第一冷却滑阀能打开和关闭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并联设置的第二冷却通道。由此,在起步离合器上损失功率大的情况下通过打开第二冷却通道可将非常大的冷却油量引导到起步离合器。如果冷却油需求不是这样大,则可以关闭第二冷却通道并且不向起步离合器引导非必要的冷却油。
除了第二冷却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位置之外,也可考虑设定出一中间位置,其中,打开不是绝对意味着完全打开而关闭也不是绝对意味着完全关闭。冷却滑阀例如可由电磁阀驱控,所述电磁阀可构造成转换或调节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5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和记录介质
- 下一篇:黄素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