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以及混合动力车的参数显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5692.4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雅哉;后藤田优仁;野村幸司;鸟居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0 | 分类号: | B60W10/00;B60K6/445;B60K35/00;B60W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以及 参数 显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以及混合动力车的参数显示方法,特别涉及以第一模式控制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和以第二模式控制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切换参数的显示方式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搭载有发动机和马达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在混合动力车上搭载了储蓄向马达供给的电力的电池等蓄电装置。通过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力以及在车辆减速时使用马达再生的电力等向蓄电装置充电。
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能够通过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等将发动机和马达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作为驱动源使用而行驶。因此,例如在车速低的情况下,能够停止发动机而仅仅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源行驶。
停止发动机而仅仅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行驶状态下,由于不排出排气,对环境的负担小。因此,希望将当前的运行状态相对于能够停止发动机的运行区域进行相对显示,使得尽可能能够维持发动机停止的状态。
日本特开2008-7432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能够使用停止内燃机行驶的第一模式以及使内燃机和电动机双方动作而行驶的第二模式的任一行驶模式行驶的混合动力车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有:基于驾驶者的输出要求进行行驶模式切换的控制部;显示随着驾驶者的输出要求而变化的第一状态量的第一显示部;以及对应于第一状态量显示表示行驶模式的切换的第二状态量的第二显示部。
另外,日本特开2008-74321号公报公开了当基于规定条件要求内燃机启动时,行驶模式强制切换到第二模式,在第一状态量的整个范围中以表示选择第二模式的方式使第二状态量变化。
另外,日本特开2008-74321号公报公开了由驾驶者操作用于选择第一模式下的行驶的开关时,以使得扩大以第一模式行驶的范围的方式使行驶模式的切换阈值变化,根据切换阈值的变化使第二状态量变化。日本特开2008-74321号公报的第106段落记载了在剩余容量下降到了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行驶模式向HV模式(第二模式)切换,将阈值TH(第二状态量)返回到通常值。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4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日本特开208-74321号公报记载的显示装置中,将发动机的启动作为起因,切换状态量的显示方式。但是,混合动力车基本上设计为反复进行发动机的驱动和停止。因此,在由于发动机驱动而切换行驶状态的显示方式时,可能会频繁的切换显示方式。因此,可能损害驾驶者的识别性。另一方面,如果行驶状态的显示方式一定,则难以向驾驶者提供与运行状态相应的确切的信息。不管上述哪一情况,都会损害驾驶者的便利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与表示混合动力车的运行状态的参数的显示相关的驾驶者的便利性。
在混合动力车上设置发动机、电动马达以及储存向电动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蓄电装置。混合动力车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以及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驱动力行驶。混合动力车包括:控制部,其用于根据驾驶者的操作确定混合动力车的参数,在蓄电装置的剩余容量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以第一模式根据参数控制混合动力车,在蓄电装置的剩余容量比阈值大的情况下,以第二模式根据参数控制混合动力车;和用于显示参数的显示部。控制部在第一模式中,进行控制使得:在参数比预定的第一值小时停止发动机,在参数为第一值以上时驱动发动机,在第二模式中,进行控制使得:在参数小于比第一值大的第二值时停止发动机,在参数为第二值以上时驱动发动机,显示部在以第一模式控制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和在以第二模式控制车辆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56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进行节电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 下一篇:辊体运送搭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