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6170.6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7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仓桥大树;藤尾宣幸;河野浩幸;矢延雪秀;川内章央;片平耕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F5/38 | 分类号: | B61F5/38;B6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转向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预定的轨道上行走的轨道系车辆,详细说就是涉及被在轨道上设置的导向轨条进行导向操纵而构成的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被提案有:通过设置使用导向轮的操纵机构而沿在轨道上设置的导向轨条来行走的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
图10表示现有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的一例,表示轨道系车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转向架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轨道系车辆51的转向架52沿在轨道上设置的导向轨条53行走,具备有俯视看被形成矩形的导向框54。把一对导向轮55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导向框54的车辆端部侧部分54a,另一方面,把一对导向轮56也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导向框54的车辆中央侧部分54b。这些导向轮55、56一边与导向轨条53的侧面接触一边旋转。
转向架52具备有左右一对行走轮57。相对车辆的行进方向而在左侧的行走轮57设置有:从行走轮57向车辆端部侧延伸的转向杆58、从行走轮57向车辆中央侧延伸的第一连杆59。且转向杆58的车辆中央侧端部58a和第一连杆59的车辆端部侧端部59a经由转动轴60而与行走轮57连结。
另一方面,相对车辆的行进方向而在右侧的行走轮57设置有:从行走轮57向车辆中央侧延伸的第二连杆61。第二连杆61的车辆端部侧端部61a经由转动轴62而与行走轮57连结。且第一连杆59的车辆中央侧端部59b和第二连杆61的车辆中央侧端部61b被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向拉杆63连结。
在转向架52的导向框54设置有促动器64,该促动器64经由转向杆65而与转向杆58的车辆端部侧的端部58b连结。
根据以上结构,现有的转向架52中,通过促动器64使从导向框54的中心到促动器64与转向杆65结合位置的距离L变化,使左右一对行走轮57被操纵成是导向框54的旋转角以上。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47796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21635号公报
但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转向架52沿导向轨条53的曲线部分行走时则产生以下的问题。
例如举相对行进方向而在左侧的行走轮57为例进行说明,即使导向轨条53的曲线部分的曲率半径相同,但在右转弯的情况下,左侧行走轮57位于在曲线部分的外侧,在左转弯的情况下,左侧行走轮57位于在曲线部分的内侧。在此,当在左右任何转弯的情况下而促动器64都进行相同控制时,则左侧行走轮57无论是在曲线部分内侧的情况还是在外侧的情况都被同样地操纵。即在左右任何转弯的情况下而促动器64都进行相同控制时,位于曲线部分内侧的行走轮57的操纵角和位于外侧的行走轮57的操纵角在右转弯时和左转弯时成为不相同,其结果是有可能行走轮57的轮胎等被偏磨损。
且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促动器64仅控制与左侧行走轮57连结的转向杆65,所以为了把右侧行走轮57也同样地进行控制,就必须用转向拉杆63把左右一对行走轮57相互连结,对于转向架52则必须确保结构上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在左右任何转弯的情况下,都能够使行走轮的操纵角相同,且与现有相比是更紧凑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在预定的轨道上行走时,被在所述轨道上设置的导向轨条进行导向操纵,其中,具备:车轴,其能够操纵地在两端安装有一对行走轮;导向框,其被配置在该车轴的下方,经由轴承而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车轴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一对第一导向轮,其与所述导向轨条接触地在车轴方向相互邻接配置,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框的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车辆端部侧部分;一对第二导向轮,其与所述导向轨条接触地在车轴方向相互邻接配置,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框的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车辆中央侧部分;一对转向拉杆臂,其隔着所述导向框地相互相对配置,被安装在所述车轴且从所述车轴向车辆中央侧延伸形成;一对转向拉杆,分别把所述导向框和所述一对转向拉杆臂连结,该转向拉杆的一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在所述转向拉杆臂,所述转向拉杆的另一端自由旋转地被安装在所述导向框。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具备:旋转缓冲器,其被配置成把所述导向框和所述车轴之间连结,抑制所述导向框的旋转动作;复原杆,其被配置成把所述导向框和所述车轴之间连结,在所述导向框的旋转动作后使所述导向框恢复到直进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相对所述导向框的旋转中心轴而把所述车轴的中心轴偏置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的车辆中央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61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飞行器的后端中的负载引导区域的结构
- 下一篇:角部连接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