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放大器及使用了该差动放大器的流水线AD变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7593.X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4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尾关俊明;森江隆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H03M1/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放大器 使用 流水线 ad 变换器 | ||
1.一种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被赋予差动输入;
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连接;
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和
开关部,根据控制时钟,按相位切换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具备:
第一及第二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之间;和
第三及第四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及第一输入端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在第一相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在第二相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该差动放大器在流水线AD变换器中的两个增益级之间以分时的方式被共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分别由第一及第二虚拟晶体管构成;
所述第一及第二虚拟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并且栅极与所述开关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具备:
第一及第二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虚拟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之间;和
第三及第四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虚拟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及第一输入端子之间。
7.一种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被赋予差动输入;
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连接;
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
第一开关部,根据控制时钟,按相位切换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连接;和
第二开关部,根据控制时钟,按相位切换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部具备:
第一及第二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漏极之间;和
第三及第四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漏极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部具备:
第五及第六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之间;和
第七及第八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子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部在第一相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二相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部在所述第一相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二相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一电容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该差动放大器在流水线AD变换器中的两个增益级之间以分时的方式被共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容器件分别由第一及第二虚拟晶体管构成;
所述第一及第二虚拟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开关部连接,并且栅极与所述第二开关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75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