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导杆自对准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7722.5 | 申请日: | 200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1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耶稣·桑兹甘博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S.A.德贝拉(萨贝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2 | 分类号: | B66B7/02;E01B1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西班牙贝拉*** | 国省代码: | 西班牙;E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对准 连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导杆自对准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导杆的各种对准连接系统已为人们所知,这些系统包括导杆和在所述导杆之间的连接板,该导杆带有型芯车螺栓(core-carriage bolt)和侧翼板(side wing)。申请者研制出了这种类型的系统,而且其中申请者还是WO 01/47796和WO 2005/070805号专利的拥有者,这种系统会在导杆和其连接板之间产生对准正压力(front pressure)。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目的的电梯导杆自对准连接系统大大改进了已知的组件系统,其中,该组件系统在需要连接的导杆之间产生对准的正压力。
已知连接和自对准导杆存在的问题是,在导杆连接区侧向力(F)的作用下,导杆的作用就像横梁一样,在施加侧向力(F)一侧承受压缩张力(compression tensions),而在与施加所述侧向力(F)相对的一侧承受牵引力;这样,导杆在所述相对的一侧会趋于分开,从而出现彼此不对准的现象。
已知导杆的自对准方面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导杆和连接板的侧面要求精加工,即进行至少两次单独精加工作业。
本专利的目的是解决所述两个问题,具体如下:
a)正面为精加工表面,在相对于每个导杆纵轴的所述正面之间形成90°的直角。
b)对应于需要连接的两个导杆的翼板彼此完全重合,从而实现在其接触区域整个正面的良好接触;
c)每个翼板上带有贯穿孔;
d)连接板上的贯穿孔与冀板上的孔相对应;
e)紧固装置嵌入板导杆的所述孔内。
所述孔为两个一组,彼此相对,且有相互之间沿导杆纵轴方向间隔一定距离(Δ),于是,在紧固装置装入孔内时,在两个导杆之间就会形成对准的正压力。
应该注意的是,导杆翼板上的孔和连接板上相配合的孔之间的间隙(Δ)沿导杆纵轴方向形成连接应力,从而抵消了导杆上侧应力造成的牵引张力。
还应该注意的是,采用新的系统,只需要在导杆正面进行精加工,而不是像已知系统那样需要进行两次精加工。
作为本发明目的的连接系统相对于已知系统所提供的改进(每个导杆翼板正面的精加工和导杆孔与连接板孔之间的间隙在装配时形成正压力)实现了导杆的自动对准,从而减少了装配时间。
此外
该对准在两个轴线上是自动的;
在OY轴线上的对准基于:
连接板孔和导杆孔精确定位;
连接两个导杆的螺丝所产生的正压力;
相对于导杆车架螺栓精确端部加工部分(machining square)。
-与传统导杆相比,大大提高OY轴线上的刚性,因为连接板和导杆之间不再出现滑动;
-尽管导杆会承受牵引力,但它们不会分离,相反,在以往的导杆连接系统上则会出现这种分离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目的,附图给出了优选形式的实施例,可能还会有调整变化,但基本情况不会改变。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目的的电梯导杆自对准连接系统的总体平面图;
图2为对应于前一张附图的正视图;
图3a为一种实施例的详细纵向剖面图;
图3b另一种实施例的详细纵向剖面图;
图4a为根据图3a所示连接区域放大详图;
图4b为根据图3b所示连接区域的放大详图;
图4c为对应于图4a的平面图,图示未装螺丝(3);
图5a,5b,5c,5d为图3a,4a实施例所示连接板(2)的实施示例;
图6a,6b,6c,6d为图3b,4b实施例所示连接板(2)的实施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非限定性实施示例。
作为本发明目的的电梯导杆自对准连接系统用在导杆(1)内,这种类型的导杆包括型芯车螺栓(core-carriage bolt)(13)和在其每侧的翼板(14)。
翼板(14)的正面(14a)为表面精加工而成,相对于车架螺栓(13)的侧面(12)保持90°的直角,这样,在装配件中,对应于需要连接的两个导杆(1)的翼板(14)彼此完全重合,使得其接触区域的整个正面(14a)实现接触。
每个翼板(14)上设有带轴线(01)是孔(141),所述孔(141)为两个一组,其位置彼此相对:一对或几对孔之间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例如,最后一对孔加工成距导杆(1)端部距离为(d1),如图4a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A.德贝拉(萨贝拉)公司,未经S.A.德贝拉(萨贝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7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