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地板式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8818.3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大久保吉喜;河野浩幸;片平耕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F5/46 | 分类号: | B61F5/46;B61F5/42;B61F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曲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地 板式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轨道上行进的低地板式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路面车辆等已采用一种低地板式车辆设计,其中,这种车辆中的地板表面设定成接近于道路表面,以减小乘员上下车的高度差,以使车辆“无障碍化”。在这种路面车辆中,因为例如道路交通条件的限制,设置了大量的以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20m弯曲的弯曲轨道。这存在的问题在于,当车辆进入弯曲轨道时,沿车轮的行进方向相对于弯曲轨道的切线方向的角度(下文称为“迎角”)增大。当此迎角大时,外轨上的车轮在弯曲轨道上行进的过程中,在一些情况下车轮的凸缘与轨道形成接触。此时,压力从车轮凸缘施加到车辆,车辆的横向压力增大,并且在车辆中发生振动和辗轧声。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乘员的乘坐舒适性降低,并且车轮凸缘磨耗。
鉴于这一问题,已开发出一种称为轻轨车辆(LRV)的低地板式车辆,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在图13中,示出这种LRV的构造的一个示例。这种LRV的行进方向由箭头A指示。在说明中,假定该行进方向是车辆前方。参考图13,LRV包括在轨道101上行进的两个先头车辆102和一个中间车辆103。作为车辆的组成部分,所述一个中间车辆103配设在所述两个先头车辆102之间。
销连接器105配设成沿在先头车辆102与中间车辆103之间连接部104中的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先头车辆102联接到中间车辆103,以能够围绕销连接器105转向。因此,先头车辆102和中间车辆103能围绕销连接器105转弯,以对应于弯曲轨道101的曲率半径R。此外,在连接部104中,可设置阻尼器、弹簧等(未示出)的任何一种,以抑制先头车辆102的转向并且确保在车辆高速行进过程中的安全。
牵引车107配设在先头车辆102的车体106下方。如图14至图16中所示,在牵引车107的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后方侧各设置一对左右车轮108。所述一对车轮108构造成能彼此独立地围绕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相同轴线108a枢转,并且所述一对车轮108由轴颈构件109联接。在各牵引车框架110的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后方侧各配设轴颈构件109。牵引车框架形成为牵引车107的框架构件。圆锥形橡胶111设置成用于牵引车框架110与轴颈构件109之间的车轮108上的轴弹簧。从车轮108传递到牵引车框架110的振动通过这种圆锥形橡胶111而得以抑制。此外,轴颈构件109在接近一对车轮108之间的道路表面的位置延伸。车辆中的地板表面(未示出)配设在轴颈构件109上。因此,车辆中的地板表面构造成接近于道路表面。
仍参考图13,当车辆沿行进方向行进进入弯曲轨道101时,由惯性引起的径直向前方向的力作用在车体106上。沿弯曲轨道的切线方向的力作用在牵引车107上。因此,作用在全部先头车辆102上的力不平衡。此时,由惯性引起的径直向前的力也影响牵引车107。牵引车107较不易沿弯曲轨道101转弯。因此,迎角α增大,所述迎角α是车轮108相对于弯曲轨道的切线方向(由箭头B指示)沿行进方向的角度(由箭头C指示)。有可能,外轨侧的车轮108的车轮凸缘108b(在图14至图16中示出)与轨道形成接触。在此接触时,压力从车轮凸缘108b施加到车辆,车辆的横向压力增大,并且在车辆中发生振动和辗轧声。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乘员的乘坐舒适性降低,并且车轮凸缘108b磨耗。
为了吸收力的这种不平衡,牵引车107构造成沿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车体106可动。具体地,如图14至图16所示,沿车辆纵方向配设牵引杆112,所述牵引杆112将牵引车107的牵引力传递到车体106。牵引杆112在车辆后方侧的端部112a经由球面衬套或橡胶隔振器(未示出)附接到牵引车107侧。牵引杆112在车辆前方侧的端部112b经由球面衬套或橡胶隔振器(未示出)附接到车体106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未审查公布号2008-13282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8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干式常接合主离合器的液压助力操纵装置
- 下一篇:液压双离合器分离轴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