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279.9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和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1N3/24;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常殿国;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EGR(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内燃机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内燃机的排气作为EGR气体而导入到该内燃机的进气系统的EGR装置是众所周知的。通过将EGR气体供给到内燃机内,可降低排气中的NOx并提高燃料经济性。
此外,近些年来,已研制出具备低压EGR装置和高压EGR装置的内燃机。低压EGR具有低压EGR通路,该通路的一端连接在排气系统内的增压机的涡轮机的下游侧,另一端连接在进气系统内的增压机的压缩机的上游侧。EGR气体经由该低压EGR通路而被导入到进气系统内。高压EGR装置具有高压EGR通路,该通路的一端连接在排气系统内的增压机的涡轮机的上游侧,另一端连接在进气系统内的增压机的压缩机的下游侧。EGR气体经由该高压EGR通路而被导入到进气系统内。在低压EGR通路内设置有低压EGR阀,在高压EGR通路内设置有高压EGR阀,通过各EGR阀来控制各个EGR通路内的EGR气体的流量。
此外,有时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内设置作为排气净化催化剂的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此时,从设置在排气系统内的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添加作为还原剂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并向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供给该来源于氨的化合物。
在专利文献1内公开了在排气通路内的低压EGR通路的连接部分下游侧设置有供给尿素水溶液的供给控制阀和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当从供给控制阀供给尿素水溶液时,通过该尿素水溶液蒸发,低压EGR通路的流入端周围的压力大幅度升高。从而,担心低压EGR气体量变得比目标量多。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低压EGR气体量维持在目标量,在从供给控制阀供给尿素水溶液时,与不供给尿素水溶液时相比,对低压EGR阀的开度进行减少修正。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16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00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25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24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34654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在排气系统内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的配置,有时从该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添加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流入到EGR通路内。来源于氨的化合物的腐蚀性很高。因此,当它流入到EGR通路内时,担心促进EGR阀和EGR冷却器等EGR系统部件的腐蚀。此外,当来源于氨的化合物与EGR气体一起流入到内燃机的进气系统内时,担心促进压缩机壳体和叶轮、节气门等进气系统部件以及气门座和活塞环等发动机部件的腐蚀。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具备EGR装置并在排气系统内设置有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和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的内燃机内,能够抑制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流入到EGR通路内。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在排气系统内,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被配置在所添加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的至少一部分抵达EGR通路的连接部的位置。而且,在本发明中,利用抑制单元抑制从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添加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向EGR通路内的流入。
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的内燃机的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EGR装置,具有一端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连接且另一端与该内燃机的进气系统连接的EGR通路,经由该EGR通路,将流过排气系统的排气的一部分作为EGR气体而导入到进气系统内;
设置在排气系统内的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
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其是一种向排气中添加作为还原剂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的单元,并被配置在排气系统内的上述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的上游侧且所添加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的至少一部分抵达上述EGR通路的连接部的位置;和
抑制单元,其抑制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添加单元添加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向上述EGR通路内的流入。
被添加到排气内的来源于氨的化合物抵达排气系统的与EGR通路的连接部时,担心该来源于氨的化合物与排气一起流入到EGR通路内。根据本发明,利用控制单元,能够抑制来源于氨的化合物向EGR通路内的流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