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阀停止机构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752.3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锦织贵志;中川德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3/06 | 分类号: | F02D13/06;F02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停止 机构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将排气阀维持为闭阀状态的阀停止机构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能够将进排气阀维持为闭阀状态的气缸停止机构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在该以往的控制装置中,在伴随着减缸运转的一部分气缸的进排气阀闭阀停止时,基于排出气体传感器的输出值来判定进排气阀的停止动作是否发生异常(停止故障)。
另外,申请人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文献了解了包含上述的文献在内的以下记载的文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00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2210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09797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6-146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当进气阀的停止动作正常、排气阀的停止动作异常时,这样的异常对排出气体的空燃比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样,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基于排出气体的空燃比的变化来检测排气阀的停止动作的异常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具有能够将排气阀维持为闭阀状态的排气阀停止机构的内燃机中,并且能够不使用用于所述异常检测的专用的传感器而判定排气阀的停止动作的异常。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包括阀停止机构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排气阀停止机构,所述排气阀停止机构能够在阀工作状态与闭阀停止状态之间改变排气阀的动作状态,所述排气阀是具有至少一个气缸的内燃机的全部气缸所具备的排气阀;
空燃比传感器,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从各气缸排出的气体的空燃比;
判断单元,在随着全部气缸的所述排气阀的阀停止要求而停止对于全部气缸的燃料供应时,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气体的空燃比有无向浓侧发生变化;以及
排气阀异常判定单元,当在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气体的空燃比向浓侧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排气阀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至少一个气缸中的所述排气阀的停止动作未正常进行。
另外,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内燃机还包括进气阀停止机构,所述进气阀停止机构能够在阀工作状态与闭阀停止状态之间改变进气阀的动作状态,所述进气阀是全部气缸所具备的进气阀,
当随着全部气缸的所述排气阀和所述进气阀的阀停止要求而停止对于全部气缸的燃料供应时,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气体的空燃比有无向浓侧发生变化。
另外,第三发明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进气阀异常判定单元,所述进气阀异常判定单元判定基于所述进气阀停止机构的所述进气阀的停止动作有无发生异常,
当在被判定为所述进气阀的停止动作未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气体的空燃比向浓侧发生了变化时,所述排气阀异常判定单元判定为至少一个气缸中的所述排气阀的停止动作未正常进行。
另外,第四发明在第一至第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旋转维持单元,所述发动机旋转维持单元维持所述内燃机的曲轴的旋转驱动,直到利用所述判断单元和所述排气阀异常判定单元的所述排气阀的停止动作的异常检测处理结束为止。
第五发明提供一种包括阀停止机构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气阀停止机构,所述排气阀停止机构能够在阀工作状态与闭阀停止状态之间改变排气阀的动作状态,所述排气阀是具有多个气缸的内燃机的不是全部气缸的至少一个气缸所具备的排气阀;
空燃比传感器,所述空燃比传感器被配置在从多个气缸排出的排出气体集合的部位,并检测从各气缸排出的气体的空燃比;
判断单元,当随着不是全部气缸的至少一个气缸的所述排气阀和所述进气阀的阀停止要求而进行减缸运转时,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空燃比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气体的空燃比有无向浓侧发生变化、或者消除空燃比的该变化的燃料喷射量的减量修正量有无发生变化;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