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894.X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久凑直人;立野学;神山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75/04 | 分类号: | F02B75/04;F02B7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比 可变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地,内燃机载荷越低,热效率越恶化,因此,期望提高内燃机低载荷时的机械压缩比((上止点气缸容积+行程容积)/上止点气缸容积)以提高膨胀比,由此来改善热效率。为此,公知通过使气缸体与曲轴箱相对移动而使气缸体与曲轴之间的距离变化,由此来使机械压缩比变化。
在V型内燃机中,提出有使两个气缸组的各自的气缸体部分分别沿着各气缸组的气缸中心线相对于曲轴箱相对移动的技术,但难以利用一个联杆机构(或者凸轮机构)使各气缸组部分相对移动,各气缸组部分分别需要一对联杆机构(或者凸轮机构),因此整体上需要两对联杆机构。
为了减少联杆机构的数量,提出有如下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使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一体化,并利用一对联杆机构使这样一体化了的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相对移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3743
在上述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当使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相对移动之际,若从正面观察时使两个气缸组之间的气缸体中心线与穿过内燃机曲轴的中心的内燃机中心线一致,则在气缸体的各移动位置中,一方的气缸组中的位于上止点的连杆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之间的角度等于另一方的气缸组中的位于上止点的连杆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之间的角度,能够使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等于另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
然而,为了使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相对移动,有时使用简单的联杆机构,在该情况下,气缸体沿圆弧轨道移动。一般设置成:当气缸体位于距离曲轴最近的最下位置时以及气缸体位于距离曲轴最远的最上位置时,从正面观察时使两个气缸组之间的气缸体中心线与穿过内燃机曲轴的中心的内燃机中心线一致,此时,能够使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等于另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然而,当气缸组位于除此以外的位置时,从正面观察时两个气缸组之间的气缸体中心线相对于穿过内燃机曲轴的中心的内燃机中心线始终朝相同侧离开,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并不等于另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
这样,当在两个气缸组之间产生有大的机械压缩比的差时,难以消除两个气缸组之间的产生输出差,但是,若两个气缸组之间的机械压缩比的差小,则能够借助点火正时控制等将两个气缸组的产生输出差大致消除。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一体化并使一体化了的气缸体以从内燃机曲轴离开的方式相对于曲轴箱沿着圆弧轨道相对移动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使得在气缸体的各位置处两个气缸组之间的机械压缩比差不那么大。
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该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使两个气缸组的气缸体一体化、并使一体化了的上述气缸体以从内燃机曲轴离开的方式相对于曲轴箱沿着圆弧轨道相对移动,上述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圆弧轨道设定成:当上述气缸体位于距离上述内燃机曲轴最近的最下位置时以及上述气缸体位于上述最下位置与距离上述内燃机曲轴最远的最上位置之间的特定位置时,一方的气缸组侧的机械压缩比等于另一方的气缸组侧的机械压缩比。
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上述特定位置设定成:使得与从上述最下位置到上述特定位置的上述气缸体的各位置对应的机械压缩比适合从最小内燃机载荷运转到最大内燃机载荷的约70%的内燃机载荷运转的各运转。
基于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上述特定位置设定在从上述最下位置到上述最上位置的上述圆弧轨道上的、距离上述最下位置约2/3的位置。
基于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压缩比可变V型内燃机中,当上述气缸体位于上述最下位置时以及上述气缸体位于上述特定位置时,从正面观察时,上述气缸体的中心轴线与穿过上述内燃机曲轴的中心的内燃机中心轴线一致,一方的气缸组侧的机械压缩比等于另一方的气缸组的机械压缩比,从正面观察时,上述气缸体位于上述最下位置与上述特定位置之间时的上述气缸体的中心轴线、与上述气缸体位于上述特定位置与上述最上位置之间时的上述气缸体的中心轴线,从上述内燃机中心轴线相互朝相反侧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的电磁危害防护装置
- 下一篇:易识别的瓶装饮料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