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菌次级代谢功能改造相关实验技术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035.7 | 申请日: | 201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崔承彬;吴长景;田从魁;柴云晶;卜秀嫣;房士明;李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01 | 分类号: | C12N15/01;C12N1/14;C12P33/00;C12P17/06;C12P17/08;C12P17/04;C07J9/00;C07D311/76;C07D313/00;C07D493/10;A61P35/00;A61P31/10;C12R1/8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袁志明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菌 次级 代谢 功能 改造 相关 实验 技术 及其 用途 | ||
1.一种DMSO介导的改造真菌次级代谢功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在DMSO溶液中,将被处理原始真菌与可作用于微生物核糖体发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相互作用0.5~200天的期间,并在该期间适时取样,经PDA平板涂板和反复的单菌落挑选与分离培养,纯化得到次级代谢功能获得改造的突变株。
2.一种DMSO介导的改造真菌次级代谢功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在DMSO溶液中,将原始真菌与化学诱变剂相互作用0.5~200天的期间,并在该期间适时取样,经PDA平板涂板和反复的单菌落挑选与分离培养,纯化得到次级代谢功能获得改造的突变株。
3.一种DMSO介导的由真菌(例如真菌野生菌株,例如无活性的真菌野生菌株)转化以获取抗肿瘤抗病原真菌活性突变株的方法,其特征是,在DMSO溶液中,将所述真菌与作用于微生物核糖体发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和/或化学诱变剂相互作用0.5~200天的期间,并在该期间适时取样,经PDA平板涂板和反复的单菌落挑选与分离培养,纯化得到次级代谢功能获得改造的突变株,再经突变株的抗肿瘤抗病原真菌活性筛选,获得具有抗肿瘤抗病原真菌活性的突变株。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一项或多项:i)所述DMSO溶液是DMSO水溶液;ii)所述作用于微生物核糖体发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是选自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利福平中的一种或多种;和iii)所述化学诱变剂是选自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中的一种或多种。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次级代谢功能经改造的真菌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的快速分离纯化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分别发酵原始菌及其活性突变株,对所得发酵物用丙酮水溶液提取,然后对该含水丙酮提取液减压回收丙酮,然后将残留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分别获得原始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和含有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的突变株乙酸乙酯萃取物,然后对突变株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每一步分离操作均采用活性跟踪与化学检测分析结合、微量预试先导→放大实验制备的实验模式,通过将突变株发酵产物与原始菌发酵产物进行直接对照比较,在微量预试快速确定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的TLC斑点或HPLC洗脱峰的基础上,经TLC或HPLC指导或检测下的放大实验,快速分离制备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
6.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次级代谢功能经改造的真菌活性突变株用于制备突变株新产药源活性化合物的用途。
7.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在用于转化无活性真菌野生株的次级代谢功能,从而将无活性真菌野生菌株作为原始菌资源以有效拓展药源活性新菌株资源的用途。
8.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次级代谢功能经改造的突变株;或者,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次级代谢功能经改良的突变株。
9.说明书的全部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过程、试验条件、检测方法、检测条件、所用菌株、获得的突变株、次级代谢产物、以及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式I化合物或式II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0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