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轧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2173.9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哲;立花文;马场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B37/48 | 分类号: | B21B37/4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轧机控制装置,具备张力赋予旋转部,该张力赋予旋转部为了用于由轧机进行轧制的被轧制材的开卷以及收卷,在所述轧机的送入侧/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对所述被轧制材赋予张力,并且实施转矩控制,所述轧机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张力变动预测部,其预测在所述送入侧/送出侧之中的至少一侧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
根据该第一张力变动预测部的张力变动预测结果,进行在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中加入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求出的与该张力变动转矩相符的变动量的转矩的修正,以使该张力赋予旋转部的速度不随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张力变动预测部,预测由控制所述被轧制材的板厚的板厚控制指令产生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切换部,其根据所述轧机的轧制设定值以及轧制实际情况来切换以下功能:
预测在所述送入侧/送出侧之中的至少一侧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并根据该张力变动的预测结果进行在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中加入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求出的与该张力变动转矩相符的变动量的转矩的修正,以使该张力赋予旋转部的速度不随所述张力变动而改变的功能;和
预测由控制所述被轧制材的板厚的板厚控制指令产生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并将该已预测一侧的所述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操作为与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产生的转矩变化呈相反方向,以抑制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轧机的轧制设定值以及轧制实际情况,并基于所述张力变动预测结果,切入以下功能:
进行在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中加入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求出的与该张力变动转矩相符的变动量的转矩的修正,以使该张力赋予旋转部的速度不随所述张力变动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张力变动提取部,其在所述第一张力变动预测部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的预测时,从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实际值中提取在所述轧机中由周期性产生的机械变动引起的所述张力变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赋予旋转部为张力卷筒或张紧辊或夹紧辊。
7.一种轧机控制方法,所述轧机具备张力赋予旋转部,该张力赋予旋转部为了用于由轧机进行轧制的被轧制材的开卷以及收卷,在所述轧机的送入侧/送出侧中的至少一侧对所述被轧制材赋予张力,并且实施转矩控制,所述轧机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预测在所述送入侧/送出侧之中的至少一侧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并根据该张力变动的预测结果,进行在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中加入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求出的与该张力变动转矩相符的变动量的转矩的修正,以使该张力赋予旋转部的速度不随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而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的预测,是针对由控制所述被轧制材的板厚的板厚控制指令产生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而进行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轧机的轧制设定值以及轧制实际情况来切换以下控制:
预测在所述送入侧/送出侧之中的至少一侧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并根据该张力变动的预测结果进行在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中加入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求出的与该张力变动转矩相符的变动量的转矩的修正,以使该张力赋予旋转部的速度不随所述张力变动而改变的控制,和
预测由控制所述被轧制材的板厚的板厚控制指令产生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并将该已预测一侧的所述张力赋予旋转部的转矩指令操作为与由所述已预测的张力变动产生的转矩变化呈相反方向,以抑制已预测了所述张力变动一侧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张力变动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1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