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背光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4292.8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3/00;F21V23/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背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背光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MOS(Time Multiplexed Optical Shutter,时序多工光学快门)的LED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应用随着其自身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变得日益广泛。电信、互联网设备、测试/测量仪器、手持式数据管理设备、控制板自动显示器、办公设备、笔记本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等诸多领域的产品都是LCD一展身手的舞台。按照发光类型来分,LCD背光源主要包括电激发光(EL)、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发光二极管(LED)三种,在此三种背光源中,LED因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较快的开机时间和较宽的色域,且无需电流转换器,并不含汞成分,从而成为广泛应用于LCD的背光源。
对于背光型显示器来说,现有技术中的LED背光面板由于分区不够细致,无法与像素平面中的像素完全对应,故而往往造成图像的边界处不均匀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LED背光结构在使用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LED背光结构,该LED背光结构基于TMOS技术,将背光结构中活性层上的MEMS(Micro ElectricalMechanical System,微电机系统)元件对应于LCD像素而设置,从而使背光结构不仅可以实现Global Dimming(全域调光)功能,而且还可同时进行Local Dimming(局部调光),以此来解决图像边界处所造成的不均匀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TMOS技术的LED背光结构,至少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具有一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用于接收来自光源的光;以及一OpcuityTM活性层,与导光板相对设置,该活性层包括:一基底薄膜;位于基底薄膜上方的软导线;以及一MEMS元件,位于软导线上方,其中,活性层的MEMS元件对应于LCD像素而设置。
优选地,光源是一白色LED光源或一RGB三原色LED光源。
优选地,基底薄膜是一聚合物薄膜。
优选地,MEMS元件是一微光学层。
优选地,导光板还具有一驱动控制器,用于控制该薄膜晶体管阵列。
优选地,当像素电容上没有电压差时,导光板的传导平面和活性层的传导平面相互平行,并且保留一定的间隙,更具体地,光线在导光板的传导平面上发生全反射;当像素电容上产生电压差时,导光板的传导平面和活性层的传导平面结合在一起,并且光线穿透活性层的传导平面到达相应的LCD像素。
采用本发明的LED背光结构,由于MEMS元件(例如微光学层)完全对应于LCD像素平面上的像素,从而使背光结构可以同时实现Global Dimming和Local Dimming,从而消除了图像边界处所造成的不均匀现象。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LED背光结构的示意性组成框图;
图2说明如图1所示的LED背光结构中的Opcuity活性层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本发明的LED背光结构中导光板的传导平面与活性层的传导平面结合在一起时,穿透微光学层的光线的光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在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前,简要介绍一下TMOS技术。TMOS技术的全称为时序多工光学快门技术,其中的时序多工是一种显示器的图像构成方式。对于一个全彩色的图像来说,将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依次注入,由MEMS开关决定哪一种颜色的光会在什么时刻被传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TMOS技术中的时序多工也就是场序色彩生成过程。不难看出,这种时序多工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构造基础完全兼容,无需制造商重新搭建生产车间。另外,它还摆脱了TFT-LCD型显示器所要求的滤波器,增加了光强,减小了层厚。更为重要的是,TMOS技术可以降低液晶电视的大部分生产成本,简化制造工序,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设备的能耗,提升亮度和改善图像质量。
图1示出本发明的LED背光结构的示意性框图。参照图1,背光结构10至少包括一Opcuity活性层100、一光源102和一导光板104。其中,导光板104还具有一薄膜晶体管阵列106。优选地,在导光板上设置一驱动控制器来控制薄膜晶体管阵列106。活性层100与导光板104相对着设置。关于活性层100的构成将在下文中详细地予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4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