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差速器壳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4578.6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Z·索伊贝尔;W·J·小邓肯;M·赫夫特;A·J·卡拉汉;R·F·奥伦泽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0 | 分类号: | F16H48/00;F16H5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代易宁;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差速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差速器壳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的差速器壳组件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并限定腔室的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并径向地围绕腔室的壁。壁延伸至在腔室上延伸的盖。差速器壳体为单体部件。这意味着壁和盖与壳体是一体的。差速器壳体通常由铸铁形成。壁限定出通向空腔的至少一个进入孔和通向腔室的一对跨孔。该对跨孔被限定在旋转轴线上。一对半轴齿轮穿过进入孔插入并插入腔室。半轴齿轮设置在腔室内以便绕中心轴线旋转。一对锥齿轮也通过轴线孔插入并被操纵成以间隔关系处在旋转轴线上。短轴被插入通过跨孔中的其中一个跨孔、通过锥齿轮中的每一个锥齿轮、沿旋转轴线并进入跨孔中的另一跨孔,使得短轴接合两个跨孔。一旦将短轴装配至壳体的壁,锥齿轮就与半轴齿轮中的每一个半轴齿轮啮合,以便同时旋转。
差速器壳体的盖包括关于中心轴线延伸的边缘。因为差速器壳体由铸铁形成,所以将轴环压在该边缘上并将轴承安装在轴环上,以便允许差速器壳体绕中心轴线旋转。
发明内容
差速器壳组件包括沿中心轴线延伸的差速器壳。差速器壳限定出腔室。第一短轴沿与中心轴线横向的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第一短轴设置在腔室内并由差速器壳支撑。第一对小齿轮以隔开的关系设置在第一短轴上,以便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短轴沿与中心轴线和第一旋转轴线横向的第二旋转轴线延伸。第二短轴设置在腔室内并由差速器壳支撑。第二对小齿轮每个都以隔开的关系设置在第二短轴上,以便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齿轮组件设置用于差速器壳组件,该差速器壳组件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并限定腔室的差速器壳。齿轮组件包括沿与中心轴线横向的第一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一短轴。第一短轴设置在腔室内并用于由差速器壳支撑。第一对小齿轮以隔开的关系设置在第一短轴上,以便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短轴沿与第一旋转轴线和中心轴线横向的第二旋转轴线延伸。第二短轴设置在腔室内并由差速器壳支撑。第二对小齿轮以隔开的关系设置在第二短轴上,以便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通过形成差速器壳以包括独立的盖,可在将盖附连至差速器壳之前将小齿轮插入空腔。这允许将更多的齿轮插入空腔。另外,差速器壳和盖可由分别的材料形成并且没有通常用于支撑轴衬或轴承的衬套。
当结合附图时,本发明的以上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的特征与优点将通过以下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说明而容易地显现。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其为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其中相同的元件编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差速器壳组件的透视图,所述差速器壳组件具有差速器壳和安装至该差速器壳的盖;
图2是差速器壳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桥壳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差速器壳组件布置在所述桥壳内;
图4是差速器壳组件的替代性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差速器壳组件具有差速器壳和安装至该差速器壳的盖,其中盖限定出用于容纳滚销的多个副孔;
图5是图4的差速器壳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桥壳的局部侧剖视图,所述桥壳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图4的差速器壳组件;
图7是差速器壳组件的差速器壳的端剖视图,其中差速器壳支撑第一短轴和与该第一短轴相交的一对第二短轴,并且差速器壳限定出多个润滑孔;以及
图8是差速器壳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所述差速器壳组件具有限定在差速器壳中的圆形润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差速器壳组件10。参考图3和6,差速器壳组件10可用于车辆(未示出)的车桥12中,用于在车辆的不同车轮(未示出)之间差分旋转速度。车桥12包括壳体14,并且差速器壳组件10可操作地封装在壳体14内。然而,应意识到的是,差速器壳组件10不局限于使用在车桥12内部,而是可用于需要差分旋转速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其它应用中。
如图1所示,差速器壳组件10包括在第一端18和第二端20之间沿中心轴线C延伸的差速器壳16。一对驱动轴(未示出)可从差速器壳16的第一端18和第二端20延伸。驱动轴可旋转地连接至车辆的相应车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45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像设备和焦点检测器
- 下一篇:用于直接喷射式发动机的高压泵的异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