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微锥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13597.5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景蔚萱;蒋庄德;朱明智;周贵庭;杜明贤;王琛英;赵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微锥 电极 阵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微锥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基底的单面抛光薄硅片 (2),及制作在该硅片(2)中的若干组正四棱锥形凹坑,以及覆盖在该硅 片(2)及正四棱锥形凹坑上的一层厚度不一致的SiO2薄膜(3),在SiO2薄膜(3)表面设置一层厚度为400nm并图形化的导电金属膜电极材料层(4), 且在导电金属膜电极材料层(4)上设置有厚度为700nm并图形化的Si3N4保护膜(5),从硅片背面进行减薄刻蚀以便露出氧化生长的SiO2凸台,对 上述SiO2凸台进行刻蚀就可形成特定高度的导电金属超微锥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锥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为基 底的单面抛光薄硅片采用电阻率为0.01-0.1Ω·cm的p-Si(100),该基底的厚度 为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锥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四棱 锥形凹坑的锥角为70.52°。
4.一种超微锥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对单面抛光的p-Si(100)硅片进行标准清洗;
2)采用干湿氧化,在p-Si(100)硅片上下两面均得到厚度为500nm的SiO2薄膜层;
3)在硅片上表面的SiO2薄膜层上涂敷一层光刻胶、前烘、采用窗口大 小为85微米的掩膜板进行曝光、显影、坚膜,在光刻胶上形成与掩膜板的窗 口大小相同的方形窗口;
4)用HF缓冲溶液腐蚀去除光刻胶下的方形窗口中的SiO2薄膜层及硅 片下表面的SiO2薄膜层,在p-Si(100)硅片上表面得到一个与步骤3)相对应 的方形窗口;
5)然后再去除SiO2薄膜层上剩余的光刻胶;
6)将p-Si(100)硅片放置于TMAH溶液中,在90℃对p-Si(100)硅片进行 各向异性刻蚀,在p-Si(100)硅片的方形窗口处得到一锥角为70.52°的正四棱 锥形凹坑;
7)再用HF缓冲溶液腐蚀去除硅片上剩余的SiO2薄膜层;
8)在950℃条件下对p-Si(100)硅片进行热氧化生长SiO2薄膜层,使正 四棱锥形凹坑的锥角减小提高锥电极的深宽比;
9)在上述凹坑中热生长的SiO2薄膜层上用射频磁控工艺沉积400nm厚 的导电金属膜得到由导电金属膜形成的超微电极;
10)在超微电极上涂敷一层光刻胶、前烘、采用掩膜板进行曝光、显影、 坚膜,在光刻胶上形成超微电极位置以及引线图形;
11)用湿法刻蚀工艺,去除超微电极位置以及引线图形以外的导电金属 膜;
12)去除剩余的光刻胶;
13)在上述导电金属膜上用RF-PECVD工艺沉积700nm厚的Si3N4保护 膜;
14)在沉积的Si3N4保护膜上,进行涂胶、前烘、采用掩膜板进行曝光、 显影、坚膜,在光刻胶上形成超微电极键合引线座图形;
15)然后用湿法刻蚀工艺,去除裸露的Si3N4膜,直到露出超微电极键 合引线座图形;
16)去除剩余的光刻胶;
17)在沉积的Si3N4膜和超微电极键合引线座上,涂胶、前烘对其进行 保护;
18)用HF缓冲溶液腐蚀去除硅片下面的SiO2膜后,并对硅片进行清洗;
19)用TMAH溶液从背面对硅片进行减薄刻蚀,直到露出SiO2凸台;
20)对露出的SiO2凸台进行刻蚀,直到露出超微电极;
21)去除硅片上面剩余的光刻胶,对硅片进行清洗,最后得到超微锥电 极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微锥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9)导电金属膜为金、银或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35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调整信号的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