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75Cr1热轧钢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19556.7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浒;毛新平;高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C22C38/24;B22D11/16;B22D11/111;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旻辉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75 cr1 热轧 钢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工具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75Cr1热轧钢板的方法。
技术背景
合金工具钢75Cr1,具有高的硬度、韧性、耐磨性,主要应用于高端高等级合金工具制造,包括高精度圆锯片、特种工具/刃具和特殊弹簧等领域。
由于上述应用领域的特点,要求材料必须具备某些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同时不能太软,综合体现为要有足够的硬度;基体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使用中受到强烈的振动。从基体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看,对材料的技术参数要求,规定了宏观的技术标准基体的淬火硬度差在3HRC内。所以需要在成分以及工艺控制上采取新的设计和工艺路线,减少硫化物夹杂数量和磷造成内部组织的偏析,以较低成本生产高强度高碳钢,满足客户的要求。
薄板坯连铸连轧是生产热轧薄板的新工艺新技术,它将传统的连铸、加热、热连轧等独立的工序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具有生产周期短、能耗低、投资省等优点。近十几年来,该技术在全球范围特别是我国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目前已有13条生产线投入使用,总的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吨/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已成为热轧薄板的一种重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主要是基于低碳的各类钢种,中高碳钢,特别是合金钢领域鲜有涉及。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开展了中高碳钢的相关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薄板坯工艺的中高碳高强度钢的生产方法”(申请号:200810048357.1)和“一种基于薄板坯工艺的含Nb中高碳高强度钢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200810048358.6)的两个专利,但所述申请只是对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中高碳高强钢的方法做了一个宽泛的概括,其所描述的参数范围,是所有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最基本的选择的参数范围,所有的钢种都是根据这个最广泛的范围来制定具体的生产工艺,而针对不同的钢种,每种具体的生产工艺都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得出。上述专利除了没有提及合金工具钢具体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提及合金工具钢生产过程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特别是没有提到75Cr1的制备技术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75Cr1热轧钢板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所生产的75Cr1热轧钢板,减少了夹杂物的数量和偏析,具有足够的硬度和组织性能均匀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生产75Cr1热轧钢板的方法,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主要包括电炉或转炉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铸坯均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卷取步骤,
其中,精炼过程进行合金化处理后的钢水的化学成分为:C0.70~0.80wt%,Si0.20~0.45wt%,Mn0.60~0.90wt%,P≤0.025wt%,S≤0.025wt%,Cr0.30~0.60wt%,V0.02~0.08wt%,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工艺参数为:连铸拉速S拉为3.5m/min≤S拉≤5.5m/min,铸坯入炉温度T入为900℃≤T入≤1050℃,终轧温度T终为850℃≤T终≤950℃,卷取温度T卷为550℃≤T卷≤630℃,钢水过热度T过为30℃<T过≤45℃;
采用保护渣浇注,所述保护渣的理化性能指标:熔融点为997±40℃,碱度为0.92±0.1,粘度为1300℃,0.95±0.4泊,体积密度为0.60±0.2Kg/L。
疲劳循环周次达到100万次以上,单边脱碳层深度是钢板厚度的0.3~1.2%。
优选地,所述钢水的化学成分为:C0.70~0.80wt%,Si0.20~0.40wt%,Mn0.60~0.80wt%,P≤0.010wt%,S≤0.004wt%,Cr0.30~0.40wt%,V0.02~0.04wt%,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疲劳循环周次达到150万次以上。
优选地,所述工艺参数还包括:铸坯液芯压下L压为2mm≤L压≤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9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粘尘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