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辆网络的自适应的紧急信息通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33640.4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8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牛建伟;刘畅;童超;胡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22 | 分类号: | H04W4/22;H04W4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网络 自适应 紧急 信息 通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数据分发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 辆Ad-hoc网络的自适应的紧急信息通告方法。
背景技术
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s)是指一类通信源和目标之间不存在一条完整的 路径,通过设备移动带来的连接机会而实现通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在这一类自组织网络中, 由于移动设备分布稀疏或快速移动,加上无线信道衰落干扰等因素,无法形成一个连通网络 (参考文献[1]:机会网络,作者熊永平等,Journal of Software,Vo1.20,No.1,January 2009,pp.124-137)。
车辆ad-hoc网络(Vehicle ad-hoc Networks,简称VANETs)是由内置无线通讯设备的 车辆组成的自发的自组织性的机会网络。有些情况下,VANETs是由信息站和车辆组成的混 合网络,信息站连接着骨干网,充当信息源的角色负责向网络中广播消息。车辆安装有卫星 导航系统,车辆依靠这种设备获得行驶过程的方位,时速等信息,同时车辆上安装有短距离 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进行短距离通信,上述条件使得利用车辆作为移动通信节点成为可能。 同时,随着社会中车辆数目的增加,庞大数量的车辆保证了VANETs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 而且车辆的移动性好、速度快、活动范围大,是非常好的信息传播载体。然而在VANETs中, 车辆的行驶路线是不断变化着的,它和车辆相遇的事件都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这 就决定了VANETs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许多现成的数据分发的框架在VANETs中都不再适 用,需要探索新的数据分发方法。
目前基于VANETs的数据分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期的基于消息发送者的数据分发策略
在基于消息发送者的策略中,消息发送者节点起主导地位,它负责为准备发送的每条消 息指定目标区域和有效期,在目标区域内的节点都可以接受到此类消息。此类的算法有 Stored geocast,它的缺点是消息发送者无法及时删除失效的消息,这就很容易造成垃圾消 息拥塞网络的情况,使消息更新无法完成。在网络中消息密度较高时,静态的周期广播策略 将会使网络负载超负荷。另外一种基于消息发送者的算法,消息发送者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 就将自己携带的所有消息广播一次,网络中的任何节点都可以接受,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消息 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延迟传播到整个网络,它的缺点是同一条消息的副本过多造成网络负载 增长过快,不适合带宽有限的网络。因此,基于消息发送者的策略应注重消息的分类,以降 低无用的消息副本数量,提高带宽利用率。
2)基于内容的数据分发策略
基于内容的数据分发策略有许多种:如Contention-based Forwarding(CBF)是一种 基于节点位置的贪婪分发算法,消息分发节点在其邻居节点(邻居节点就是在消息分发节点 的广播有效半径之内的节点)中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做为下一跳节点。另一种改进的算法使 用电子地图协助完成下一跳节点的选择,这种算法利用在城市中交通路口处的关联性最好这 一发现,将消息分发节点在交通路口遇到的车辆做为下一跳节点。这两种算法都是基于网络 中邻居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数据分发的。相比早期基于消息发送者的策略,基于内容的数据 分发策略降低了网络垃圾消息的数量,提高了整体数据分发的效果。但是这种策略没能从消 息本身的角度进行考虑,数据分发的性能仍较差强人意。
3)基于地址信息和节点兴趣的数据分发策略
这种数据分发策略中,消息分发节点节点在选择下一跳节点时,综合考虑了其邻居节点 的地址信息和感兴趣的消息类型,而且消息分发节点可以自主决定如何处理一则消息——它 可以马上分发、暂时保留或者直接抛弃这则消息。这种策略完全不是基于消息发送者,周围 节点的兴趣特征决定了网络中消息的流向,这就使得网络中垃圾消息的数量大大下降,提高 数据分发效率。然而,使用这种策略需要参考的因素较多,对计算能力较差传感器节点会造 成很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3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 下一篇:对控制信道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