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含该负极材料的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该负极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34008.1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2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钟开富;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包括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导电添加剂和酰胺类耐高温粘结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包括:含有硅基活性材料的内核和含有无机包覆材料的外壳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活性材料为硅、硅氧化物、硅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硅基活性材料还可以混合有碳材料、锡单质、锡氧化物、锡合金、氧化亚锰和氧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包覆材料为C、Cu、Fe、Ni、Cr、Al2O3、TiO2、Li2Si2O5、Li2SiO3、Li4SiO4、Li8SiO6、SiO2和Li3PO4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粒径为10纳米-4微米,优选为50纳米-4微米,更优选为500纳米-2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厚度为1纳米-500纳米,优选为50纳米-100纳米,更优选为50纳米-80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的粒径为100纳米~100微米,优选为1微米~2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添加剂为石墨粉,导电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例如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碳纤维,金属粉和金属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石墨粉、导电炭黑、乙炔黑或金属粉的粒径为1纳米-20微米;
更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碳纤维或金属纤维的长度为10纳米-20微米,直径为10纳米-500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类耐高温粘结剂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为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占所述负极材料总重量的3~98wt%,优选为20~95wt%;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述负极材料总重量的1~35wt%,优选为5-10wt%;所述酰胺类耐高温粘结剂占所述负极材料总重量的1-30wt%,优选为5-15wt%,更优选为10wt%。
11.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和集流体;优选地,所述集流体为各种导电的箔、网、多孔体、泡沫体或纤维体材料的载体,例如铜箔、镍网、泡沫镍和碳毡。
12.一种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导电添加剂、粘结剂涂覆于集流体上,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在80-450℃,优选为120℃-350℃,更优选为120℃-300℃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10分钟-10小时。
13.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含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340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单体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