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40047.2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夏黎明;赵晶;余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生产 纤维素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工程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 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纤维素酶将其水解成葡萄 糖,进一步发酵生产乙醇、有机酸、单细胞蛋白等,对于解决当前人类面 临的粮食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素的酶法水解工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纤维素酶的用量大、成 本较高。纤维素酶是一种诱导酶,目前普遍通过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以纤维素为碳源和诱导物合成。由于纤维素是不溶于水的高分子 固体物质,加入发酵罐内会造成传质阻力大的问题,因此不适于高浓度发 酵。在可溶性碳源中,葡萄糖有利于菌种的生长,但对纤维素酶的合成有 抑制作用,已发现槐糖、纤维二糖、乳糖等对纤维素酶的生产有诱导作用,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直接使用会导致发酵成本过高。
黄振艳等公开了一种制备纤维素酶可溶性诱导物的方法(黄振艳,夏 黎明.葡萄糖转苷酶制备纤维素酶可溶性诱导物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 报200.923(2)270~273),该方法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葡萄糖转苷酶 的催化作用制备纤维素酶的可溶性诱导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转 糖苷产物中含有纤维素酶的强诱导物槐糖。将葡萄糖经转苷酶作用后的复 合物在批式发酵工艺(batch process)中用于纤维素酶的生产,发现产酶 时间可明显提前,但由于可溶性碳源易被利用,随着诱导物的逐渐被消耗, 酶活力不再上升,缺乏后劲。葡萄糖经转苷酶作用后的复合物中仍含有大 量葡萄糖,高浓度葡萄糖对纤维素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如何使复合物中 少量的槐糖发挥出诱导作用,同时避免葡萄糖对纤维素酶形成的抑制作 用,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主要包括内切型~β~葡聚糖酶(Cx), 外切型~β~葡聚糖酶(C1)和纤维二糖酶。在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需要这 三种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碳源性状对纤维素酶的酶系构 成有明显影响,不同碳源条件下形成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底物的降解性能 也有明显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通过特有的培养基配方 及流加调控发酵技术,解决了纤维素酶生产中单纯利用纤维素固体物料或 可溶性糖作为碳源及诱导物所存在的问题,使菌种的生长与目的代谢产物 的形成过程达到一定的协调平衡,有效提高纤维素酶的发酵水平。
一种高效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60~90小 时后开始流加培养,流加培养过程中,当发酵液pH值高于4.8时,流加 培养基,当发酵液pH值低于4.5时,停止流加培养基,总发酵时间达到 192~240小时,停止发酵。
所述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可溶性碳源10~25g/L、不溶性碳源20~35g/L、硫酸镁0.5~1.0g/L、 磷酸二氢钾4~8g/L、土温801~4g/L、酵母粉15~20g/L,蛋白胨10~ 15g/L、硫酸铵2~4g/L、氯化钙0.2~0.8g/L、FeSO4·7H2O 3~7mg/L、 ZnSO4·7H2O 1~2mg/L,MnSO4·H2O 1~2mg/L、CoCl2·6H2O 3~4mg/L、钼酸 铵1~2mg/L、H3BO30.2~0.6mg/L。
流加培养过程中流加的培养基配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400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