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平面工艺自对准制备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0144.6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艾玉杰;黄如;郝志华;范春晖;浦双双;王润声;云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3063;H01L21/3065;H01L2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李稚婷 |
地址: | 10087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面 工艺 对准 制备 场效应 晶体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unnelingField-Effect Transistor,TFET)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不断提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并降低成本,CMOS器件的特征尺寸在不断缩小。然而,当器件尺寸缩小到深亚微米时,漏致势垒降低(DIBL)、阈值电压漂移、关态泄漏电流增大、亚阈值特性变差等短沟道效应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限制器件尺寸缩小的主要问题。除了可以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来抑制MOSFET的短沟效应以外,还可以通过改变MOSFET的工作机制减小短沟效应的影响,比如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
TFET本质上为一个有栅控的反偏PIN二极管。一个典型的TFET沿沟道方向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与常规MOSFET不同,TFET的源漏区掺杂类型是不同的,其中,N+掺杂为漏端,工作时加正向偏置,P+掺杂为源端,工作时加负向偏置。下面以一个N型TFET为例简要说明TFET的工作原理。关态时,如图2所示,源漏之间的势垒层很厚,隧穿不能发生,此时器件为一反偏的PIN结,不会存在常规CMOS器件的源漏穿通效应,泄漏电流很低,适用于低功耗应用。开态时,如图3所示,栅上加正电压,将沟道区的电势能压低,使源和沟道区之间的势垒层变薄,电子就可以从TFET的源端隧穿到沟道区,然后在电场作用下漂移到漏端。与常规MOSFET相比,TFET可以获得更小的的亚阈值斜率(SS),很适用于低功耗应用。原因如下:常规MOSFET源端注入基于扩散-漂移机制,载流子的费米-狄拉克分布使得SS与热电势kT/q成正比,室温下SS最小可能值为60mV/dec;而TFET源端注入基于隧穿机制,SS不再依赖于热电势kT/q的限制。理论计算表明TFET的SS可以小于60mv/dec(Q.Zhang.et al.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vol.27,pp.297-300,2006.)。W.Choi等人第一次通过实验验证了Si TFET在室温下可以获得小于60mv/dec的亚阈值斜率(W.Choi.et al.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vol.28,pp.743-745,2007.)。另外,正是由于源端载流子注入方式改变,TFET可以表现出比常规MOSFET更好的短沟道效应抑制能力,有利于提高器件的集成度,降低生产成本。
TFET的源漏区的掺杂类型不同,源漏区需要两次光刻形成,因此,很难通过常规MOSFET的自对准平面工艺制备TFET。由于光刻对准偏差的影响,采用常规的非自对准制备平面TFET时对光刻工艺的要求很高。特别当器件的沟长较小时,由于光刻对准偏差引起的器件特性的不稳定变得更为严重。为了克服TFET的非自对准问题,可以像文献C.Sandow.et al.Solid-State Electronics,vol.53,pp.1126-1129,.2009和文献Z.X.Chen.et al.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vol.30,pp.754-756,JULY.2009等所报道的那样制备垂直结构的TFET。此外,文献W.Choi.et al.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vol.28,pp.743-745,Aug.2007.也报道了一种基于侧墙工艺自对准制备TFET的方法,但是,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制备出的TFET栅与源漏之间的过覆盖很大,会导致大的过覆盖电容和栅漏电,并且垂直结构的TFET与现有的平面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兼容性不好,不利于TFET与传统平面MOSFET集成。所以很有必要基于传统的CMOS平面工艺开发一套自对准制备TFET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平面工艺自对准制备TFET的方法,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平面工艺自对准制备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衬底上通过浅槽隔离定义有源区,然后依次生长栅介质、淀积多晶硅,并进行多晶硅栅注入;
2)在多晶硅栅上淀积并刻蚀硬介质I,定义沟道区;再淀积硬介质II,并以硬介质I形成的硬掩膜的上表面为停止层化学机械抛光(CMP)硬介质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引线键合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磁效率、少异物污染的电磁继电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