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测放大器和使用感测放大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865.7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7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文眞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7/06 | 分类号: | G11C7/06;G1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黄启行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大器 使用 半导体 集成电路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 U.S.C§119(a),本申请要求2009年6月3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09-005893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进来,如同全部列出一样。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半导体电路技术,具体地说涉及感测放大器和使用感测放大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根据传统技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10包括位线‘BL’、/位线‘BLB’、字线‘WL’、存储单元11、感测放大器12以及预充电电路13和14。
用于感测并放大存储单元11中记录的数据的部件即感测放大器12电连接在位线‘BL’和/位线‘BLB’之间,并且包括多个晶体管‘M1’至‘M6’。
交叉耦合锁存器形式的感测放大器12包括反相器对,反相器对由晶体管M1和M2以及晶体管M3和M4构成。
晶体管‘M5’电连接在交叉耦合锁存器与电源端‘VDD’之间。晶体管‘M5’的栅极接收控制信号‘SAP’。晶体管‘M6’电连接在交叉耦合锁存器和接地端‘VSS’之间。晶体管‘M6’的栅极接收控制信号‘SAN’。控制信号‘SAP’和‘SAN’是确定向感测放大器12供应电能的时刻的信号。
预充电电路13和14根据位线均衡信号‘BLEQ’,将位线对预充电到位线预充电电压‘VBLP’电平。预充电电路13和14可以由多个晶体管‘M7’至‘M12’组成。
此时,由于元件和工艺的问题,在构成感测放大器12的反相器对的晶体管之间可能出现不匹配。由于所述不匹配,可能出现形成反相器对的晶体管之间的偏移,即阈值电压与电路设计的阈值电压不同带来的差异。
此外,由于晶体管‘M5’和‘M6’以及构成预充电电路13和14的晶体管‘M7’至‘M12’是与电源连接的部件,它们被设计成具有比构成感测放大器12的反相器对的晶体管‘M1’至‘M4’更大的尺寸。
根据传统技术的如上述配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在字线‘WL’被激活之前,通过预充电电路13和14将位线‘BL’和/位线‘BLB’预充电到位线预充电电压‘VBLP’电平。
此后,当字线‘WL’被激活用于读取或刷新操作时,位线‘BL’和/位线‘BLB’进行电荷共享。
在一段时间流逝之后,通过电荷共享,位线‘BL’和/位线‘BLB’的电压差达到期望的电平或更大的电平,这时控制信号‘SAP’和‘SAN’被激活。
根据控制信号‘SAP’和‘SAN’的激活来操作感测放大器12,使得可以进行对存储单元11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感测和放大操作。
根据上述传统技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以下问题。
首先,位线‘BL’和/位线‘BLB’被预充电为相同的电压电平,即预充电电压‘VBLP’电平。然而,感测放大器未反映由于反相器对的偏移导致的位线‘BL’和/位线‘BLB’的电压差,因此可能出现故障。
例如,假定存储单元11中记录“1”。当字线‘WL’被激活时,位线‘BL’的电压电平高于位线预充电电压‘VBLP’,并且/位线‘BLB’的电压电平将维持位线预充电电压‘VBLP’。此时,如果假定晶体管‘M2’的阈值电压比设计时的阈值电压小,并且晶体管‘M4’的阈值电压比设计时的阈值电压大,则位线‘BL’的电压通过晶体管‘M2’经晶体管‘M6’被放电,使得存储单元11中的数据被错误地感测为“0”。
其次,由于需要晶体‘M5’和‘M6’用于供电和需要晶体管‘M7’至‘M12’用于预充电操作,故出现形成晶体管的电路面积的减少。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感测放大器包括:反相器对,该反相器对的任一个输入端电连接到位线,而另一个输入端电连接到/位线;以及控制器,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位线和/位线预充电到对应于反相器对的偏移的电平,以及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将反相器对的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位线对,以通过反相器对来感测所述位线和/位线的电压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感测放大器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电连接在位线和/位线之间,并形成交叉耦合锁存器;第一晶体管,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二晶体管,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三晶体管,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到位线;以及第四晶体管,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到/位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8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角梅花法兰面半螺纹螺栓装置
- 下一篇:一种螺母锁紧用自锁卡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