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片级玻璃微流道的正压热成型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0938.2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尚金堂;陈波寅;张迪;徐超;柳俊文;唐洁影;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4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片级 玻璃 微流道 正压 成型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系统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圆片级玻璃微流道的正压热 成型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MEMS制造技术领域,Pyrex7740玻璃(一种含有碱性离子的玻璃,Pyrex 是Corning公司的产品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它有着和Si材料相近的热膨胀 系数,有着高透光率和较高的强度,并且可以通过使用阳极键合工艺与Si衬底形 成高强度的键合连接,在键合表面产生了牢固的Si-O共价键,其强度甚至高于Si 材料本身。由于这样的特性,使得Pyrex7740玻璃广泛应用于MEMS封装、微流 体和MOEMS(微光学机电系统)等领域。
当前,微流道系统主要应用于传感器和生物芯片领域,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微流道的制备目前常用的手段是在硅,玻璃,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上直接 刻蚀出微流道和各种流体部件的图案结构,然后于另一平面键合材料形成MEMS 微流体系统。传统刻蚀形成的微流道系统,微流道表面粗糙,增加流体流动阻力, 表面抛光技术还很难做到对3D微流道系统的高效抛光。通过玻璃热成型工艺制 备微流道可以有效的解决表面粗糙度问题。
微流道玻璃热成型可以采用的技术是负压成型和正压成型。负压成型的主要 做法是:在硅上刻蚀流道等图形,将硅与玻璃在真空中阳极键合,然后在空气中 加热至高温利用腔内外的负压热成型。这种方法需要真空的条件,通常需要特殊 的带有真空的键合设备,因而成本较高;此外,该方法采用负压成型,因而形成 的微流道位于玻璃圆片的背面,因而在玻璃圆片较厚时,背面形成的微流道形状 不可控,且流道较浅;对于形成较高的玻璃微流道时,通常需要使用加厚的硅片, 而且需要刻蚀深的硅腔(有的甚至需要到900微米,Glass Blowing on a Wafer Level,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VOL.16,NO.2,APRIL 2007)和高的深宽比以提供足够的气体,使得玻璃气泡充分形成,具有较高的高 度,以形成较高的弧形;有时甚至需要在另外一个硅圆片上刻蚀较大的孔,再与 带有通孔的硅片键合,从而提供足够的气体以成型高度较高,弧形度较好的玻璃 微流道,通常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微腔高度高、弧形度好的圆片级玻璃微 流道的正压热成型制造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片级玻璃微流道的正压热成型制造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Si微加工工艺在Si圆片上刻蚀特定的硅微流道浅槽图案,
第二步,在硅微流道两端或特定的位置局部放置适量的高温释气剂,
第三步,将上述Si圆片与Pyrex7740玻璃圆片,使Pyrex7740玻璃上的上述浅 槽形成密封腔体,
第四步,将上述键合好的圆片在空气中加热至810℃~890℃,保温5~10min, 高温释气剂因受热放出气体,产生正压力使得密封腔体对应的熔融玻璃变形而在 玻璃上形成与硅微流道浅槽图案对应的微流道图案,冷却,获得圆片级玻璃微流 道成微流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高温释气剂为碳酸钙粉末。将上述微流道的两端利用激光 划片方法去除,激光划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在硅片上用激光刻蚀划片槽, 然后再弯曲键合后的圆片使圆片因硅片受拉而断裂,从而形成微流道的入口和出 口,同时去除高温释气剂残留物。所述Si圆片上浅槽的微加工工艺为湿法腐蚀工 艺。所述的Si圆片与Pyrex7740玻璃的阳极键合工艺条件为:温度400℃,电压: 600V。第四步中的加热温度为840℃~850℃。将第四步所得到的微流道进行热退 火,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范围在510℃~560℃中,退火保温时间为30min,然后 缓慢风冷至常温。第二步中硅圆片与Pyrex7740玻璃圆片按照阳极键合的工艺要 求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抛光。第一步刻蚀的浅槽的深度为50-100微米。第三步中硅 与玻璃圆片的键合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得到的微流道系统可直接使用,也可将得 到的圆片级微流道的两端划开,去除高温释气剂的残留物,得到两端开口的微流 道系统。
本发明获得如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层析结晶法制备高纯磷酸的方法
- 下一篇:灌装量可调节的液体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