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竹笋破壁酶和竹笋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4255.4 | 申请日: | 201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作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00 | 分类号: | C12N9/00;C12N9/42;A23L1/28;A23L1/308;A23L1/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叶凡 |
地址: | 35001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竹笋 破壁酶 膳食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笋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以竹笋加工废弃物中的笋头 作为原料的竹笋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膳食纤维,一般是指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被称为 人类所需的“第七大营养素”,也称为“肠道清道夫”,通常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主要包括植物细胞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微生物多 糖和合成多糖,其主要成分是胶类物质,如果胶、树胶、种子胶、琼脂、海带多糖 羧甲基纤维素等,可减缓消化速度和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 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在降低血脂、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等 水平方面更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主要是指纤维素、半纤维 素和木质素,它们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存在于禾谷类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及植 物的茎和叶中,可降低患肠癌的风险,吸收食物中的有毒物质,预防便秘,并 且减低消化道中细菌排出的毒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日趋精细,由于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精 细食品的大量摄入,导致富贵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肠道癌、便秘、胆结 石、脂肪肝等)越来越普遍。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对以上各种疾病有明显的预防 和治疗作用,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欧美、日本等 发达国家,高纤维食品非常盛行。世界粮农组织建议正常人群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应为27克/日,我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成年人适宜摄人量为30克/日, 目前我国国民从日常食物中摄取的膳食纤维只能达到8-12克/日。因此,开发 膳食纤维产品,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十分丰富。在 现代食品工业中,以米糠、麦麸、燕麦、红薯、海带、苦瓜、海藻等富含膳食 纤维的原料,经过系列加工可制成相应的膳食纤维产品;然而,在一些果蔬杂 粮加工过程的下脚料或废弃物中,也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如豆渣、蔗渣、果渣、 玉米皮、麸皮、薯渣等。利用这些废弃物来提取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有效地节 约资源,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还可以解决因废弃物的随意丢弃而 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经济效率。
竹笋,富含多种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矿物元素、维生素以及有机锗、硅等 活性物质,尤其是它的纤维含量高、品质优良、脂肪含量低,营养齐全,受环境污 染小,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我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资源相当丰 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发展很快,鲜笋产量迅猛增加。在竹 笋加工过程中,笋食品加工附加值很低,一般只能利用30-40%的原料,从而产生了 大量的笋头笋壳等加工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常被弃于路旁或沟边,腐烂霉变,产 生恶臭,给竹笋产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事实上,笋头笋壳等竹笋加 工废弃物是一类尚未开发的资源,据研究表明,其中粗纤维含量占干物质的27%左 右。因此,对竹笋的笋头、笋壳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功能性膳食纤维产品, 不仅可以提高竹笋产业的附加值,而且还能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
利用一般方法提取的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较低,而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 以提高其生理活性及应用范围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应用于膳食纤维改性的方法主 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技术方法。
物理法一般包括超微粉碎技术、挤压蒸煮技术及纳米技术。超微粉碎将物料颗 粒粉碎至10μm以下,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学活性等。 挤压蒸煮技术将物料置于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下,使得大分子的不溶性纤维组 分的部分糖苷键断裂,转变成为较小分子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了SDF的溶出量, 从而使得物料具有很高的膨胀力和持水性。纳米技术处理后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幅度 增加,口感细腻,可溶性增强,持水力、结合水力、膨胀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大大提 高,生物活性强度也得到增强。
化学方法是采用酸碱等化学试剂,控制适当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使糖苷 键断裂产生新的还原性末端,使纤维类大分子的聚合度下降,部分转化成非消化性 的可溶性多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2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