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碳含硼软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5024.5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兵;包德志;李冉;王志福;宋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2C38/32;C22C38/16;C21C5/30;C21C7/10;C21C7/068;C21C7/06;C21C7/04;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25江苏省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碳含硼 软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碳含硼软钢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空调和冰箱等家电行业每年要消耗大量铜管,由于铜资源的紧缺和市场原 因,急需寻常到铜的替代品,以降低生产成本。在空调冷却管,电加热管方面 人们已经开始用钢管替代铜管。钢管能否替代铜管使用的一项最重要性能是其 弯曲性能。换言之,钢管必须足够软,在钢管弯曲成型和使用中不会开裂。热 轧卷板→酸洗冷轧→分卷→冷轧→退火→平整→(镀铜)→开条→高频电阻焊 制管→热处理。用于加工焊管的热轧卷板要求具有非常低的抗拉强度(Rm≈ 300MPa)和极高的延伸率(A50≥50%),目前只能采用碳和氮分别在15ppm和 20ppm以下的超纯洁无间歇原子钢作为加工焊管的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替代铜管,用作空调、冰箱等行业的热交 换管的低碳含硼软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热交换管的低碳含硼软钢的制备 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低碳含硼软钢的成分包括:碳C:0.001~0.012%, 硅Si:0.002~0.10%,锰Mn:0.01~0.25%,铝Al:0.025~0.075%,硼B:0.001~0.006, P≤0.025%,S≤0.025%,N≤0.0040%,Cu+Cr+Ni≤0.1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 的杂质元素。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一种低碳含硼软钢的制备方法,其基本步骤包 括炼钢:转炉吹炼→RH真空脱碳→钢包铝脱氧→钢包喂含硼包芯线→钢包软搅 拌→连铸;具体过程如下:
①在转炉中加入占总金属装炉量小于20%的废钢,其余为高炉铁水后进行 纯氧吹炼,吹炼过程中加入石灰,并控制炉渣的碱度(CaO/SiO2)=3.5~4.5;转 炉终点出钢的温度为1680~1740℃,钢液成分C:≤0.07%,P≤0.020%,S≤ 0.018%;转炉出钢过程加入吨钢2.5~3.5公斤石灰,并须避免转炉轧流入钢包;
②转炉出钢完毕的钢包进入RH进行真空处理,钢液在小于2mBar的真空 度下处理10分钟以上后,向钢液添加铝块进行脱氧,然后进行5分钟以上的钢 液净循环;完成RH处理后,钢液中的碳、氮和氧的含量分别控制在0.001%, 0.0035%和0.0035%以下,硅、锰和铝的含量分别为小于0.10%、0.25%和 0.025~0.075%,硫和鳞的含量均小于0.025%,钢液温度控制在1580~1600℃(连 铸连浇炉)及1590~1610℃(连铸开浇第→炉);
③完成RH处理后,向钢液喂入硼铁包芯线;喂入包芯线后,钢液中含量 控制在0.001~0.006%;
④钢包采用吹氩底搅拌,硼铁线喂入后钢包须采用低氩气流量的软搅拌5 分钟以上;钢液顶部采用灰化稻壳保温;
⑤钢液连铸采用大包长水口、中间包覆盖剂、结晶器浸入式水口、氩气密 封和保护渣进行全保护浇注;中间包控制温度:1540~1570℃;结晶器须采用低 碳保护渣。
轧钢方法包括:连铸坯加热→钢坯粗轧→精轧→钢带层流冷却→钢带卷取 →成品;
①连铸坯加热温度:1250~1300℃;粗轧后中间板坯温度:1050~1110℃, 厚度:30~40mm;②终轧结束钢带温度:870~930℃,厚度:2.0~8.0mm;
③层流钢带冷却后,钢带的卷曲温度:620~740℃。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低碳含硼软铁制成的金属管可用于空调、冰箱的热 交换管,该管生产成本低,加工时机械性能好,弯曲方便,且换热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表2中第1个炉次钢带的金相组织照片;
图2为表2中第2个炉次钢带的金相组织照片;
图3为表2中第3个炉次钢带的金相组织照片;
图4为表2中第4个炉次钢带的金相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低碳含硼软铁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5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目标极点特征提取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基于环行网络的通信方法及环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