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6219.1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森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30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形成 车位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库,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放置汽车后的承重板上升,在承重板的下部和承重板的上部形成两层、双车位的停车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两旺和国外车企大量的进入我国,据统计,目前我国私人小型汽车和企事业单位的小型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000万辆,我国明显已经进入私人购车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问题便摆在了面前,在很多小区、单位门前的马路上、大型购物中心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引发的是很多有车库的门前被其它车辆阻挡,使得车出不来,进而产生社会矛盾;还有的是已经购得车库的业主由于添加了新的车辆,使得新车无处存放,况且原有没有车位的业主的车位问题尚未解决,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使得马路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现象的大量存在;当然这仅是停车难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是车站、机场等处均会出现类似现象,所以立体车库正成为缓解停车难的一个有效措施,经过检索发现大多立体车库的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大型多层的停车楼房;或建立一个圆形的,可转动的机械式立体车库;或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运行原理是取上层车时,将下层车板移开留出空位。该设备下层为左右横移,上层为上下升降的车库形式。
由于目前的机械式立体车库由于存在造价高、使用及维护费用高、使用场地要求高、前期资金投入大等因素,使很多投资商或独立车库的业主无法接受;或通过集体形式使已有车位的业主二次付出高额代价建造立体车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本发明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占地面积小,可实现独立车位的使用,尤其是独立车棚的使用,本发明还可实现多个双车位的停车架连体使用,结构设计合理、且容易管理,使用维护费用低,总体造价低,存取车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包括用于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用于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用于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支撑梁,所述两根并列平行设置的承重板两端分别活动或固定连接支撑梁,其中两根承重板的一端通过合页或固接辅助端板形成完整的放置车辆的承重机构;所述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包括柱体、导轨及攀爬机构,所述四根柱体为四角形设置,在两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对应柱体内导轨的攀爬机构,所述四个攀爬机构为同步上升或下降形成承重部位的同步升降机构;在四根柱体下部设有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联通四个攀爬机构。
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两根承重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梁为滑槽滑轮连接、导轨连接或活动穿销连接形成承重板与支撑梁的活动连接。
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承重板与支撑梁设有锁紧机构。
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两根承重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梁为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形成承重板与支撑梁的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所述的对升降机构的支撑机构为在柱体下端设置固定板或柱体下端插入地面掩埋固定或由水泥掩埋凝固固定。
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在柱体的上端设有上盖。
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在辅助端板的下部面合页处设有弹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上下两层形成双车位的停车架占地面积小,可实现独立车位的使用,尤其是独立车棚的使用,本发明还可实现多个双车位的停车架连体使用,结构设计合理、且容易管理,使用维护费用低,总体造价低,存取车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承重板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辆汽车进入双车位停车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辆汽车进入双车位停车架示意图。
在图中:1、上盖;2、柱体;3、导轨;4、攀爬机构;5、支撑梁;6、承重板;7、辅助端板;8、控制机构;9、固定板;10、车体;11、车轮;12、地面;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森,未经王国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度密封推拉窗
- 下一篇: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沉降后浇带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