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4’-二巯基偶氮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8507.0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平;郑治尧;王娟娟;任斌;黄奕凡;吴德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23/48 | 分类号: | C07C323/48;C07C31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巯基 偶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偶氮类巯基化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起始原料便宜易得,产率与纯度较高,工艺简单的4,4’-二巯基偶氮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偶氮类巯基化合物作为潜在的微电子材料,已经应用于电化学和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同时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由基引发剂,可引发多种烯烃分子的聚合。目前,合成这类化合物,尤其是纯度较高的产品,仍有很多困难,主要有:(1)它的反应前体4,4’-二碘偶氮苯的氧化制备,产率不高,产物难分离;(2)巯基基团的直接制备难,往往需要酰基保护和脱保护,这样无疑提高该产品的制备成本,而且,脱保护常会形成盐类产品;(3)最终产物的提纯较难。偶氮类化合物具有顺、反两种几何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在外界条件下(如光照、加热等)可相互转换,偶氮类两种结构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如下式所示:
将芳胺氧化成偶氮化合物的方法主要通过重氮化,或二氧化锰、氧化汞与碘、高锰酸钾与硫酸铜等氧化体系(参考文献:K.Onto等,Tetrahedron,1998,54,8403-8410;N.A.Noureldin等,Synthesis,1999,6,939-942),或催化试剂(η5-C5H5)Mo(CO)3(C≡CPh)与过氧化氢(参考文献:A.V.Biradar等,Tetrahedron Lett.,2008,49,3616-3619)。然而这几种芳胺偶联成偶氮化物的方法产率都不高,并且氧化剂或反应条件较为剧烈,同时选择性较差。
偶氮类巯基化合物通常是原位合成,随后在温度控制下用于下一步反应;或者先合成醋酸巯基酯类化合物,再进一步金属作用下碱解。直接的合成都存在收率较低、试剂毒性大、单耗高、反应选择性差等缺点(参考文献:L.R.Sita等,Tetrahedron Letter,1995,36,4525-4528;M.A.Reed,J.M.Tour等,Tetrahedron,2003,59,8555-857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易得,辅助试剂较少,成本较低,产率与纯度较高,工艺简单,操作可行的4,4’-二巯基偶氮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4,4’-二巯基偶氮苯的结构式为:
其物理性质为:浅黄色固体,熔点(M.p.)127.8℃,分子式HS(C6H4)N=N(C6H4)SH;分子量246.35;可溶于苯、甲苯等芳香类,卤代烃类以及四氢呋喃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醚,不溶于戊烷和己烷;
其谱学性质为:1H NMR(400MHz,CDCl3,298K,ppm):δ7.48(d,3JHH=8.8Hz,4H);6.62(d,3JHH=8.8Hz,4H);5.64(s,2H);
13C NMR(100MHz,CDCl3,298K,ppm):δ148.1,138.0,114.5,81.4;
IR(Nujol mull,KBr,cm-1):2370,1575,1562,1464,1377,1296,1278,1261,1096,1052,1003,834,714;
元素分析数据为:
Anal.Calcd for C12H10N2S2(Mr=246.35):calcd(理论分析值):C 58.51,H 4.09,N 11.37;found(实验值):C 57.98,H 3.91,N 10.84。
本发明所述4,4’-二巯基偶氮苯的合成路线为:
其中在(C)的制备中涉及到偶氮苯格氏试剂(4-IMgC6H4N=NC6H4MgI-4)和硫化产物(4-IMgSC6H4N=NC6H4SMgI-4)的原位生成与进一步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8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