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3365.7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贤;林俊仁;温纬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00;F21V19/00;F21V29/0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文莱达鲁萨兰*** | 国省代码: | 文莱达鲁萨兰国;BN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1.一种照明装置,具有一结构外观,该结构外观包含:
一外壳,具有多个光学反射构件,且每一光学反射构件具有一底面,所述多个光学反射构件用以反射光能;以及
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固定于所述多个光学反射构件其中之一的底面,且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
一能量转换构件,穿透出该底面,包含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光能;
一热导管,包含一平坦部、一延伸部以及一接触部,其中该平坦部接触该能量转换构件,该延伸部向该能量转换构件外侧的一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弯折,该接触部连接该弯折且向一第二方向延伸;以及
一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其中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该接触部,
其中每一该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以一驱动电流驱动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X±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n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Y±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Y±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Z±10%流明;
其中m大于n,Z大于Y,Y大于X,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能量转换构件包含一基板及一基座,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基板上,该基板与该基座连接以露出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形成于该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每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为一固晶于该基板上的芯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基座包含一第一凹陷部以及与该第一凹陷部连通的一第二凹陷部,该基板接触该平坦部并与该第二凹陷部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露出于该第一凹陷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能量转换构件包含一基座,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基座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基座包含一凹陷,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凹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形成于该基座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每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为一固晶于该基座上的芯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结构外观还包含一载台,该载台与该热导管连接,该能量转换构件固定于该载台上以使该能量转换构件与该平坦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载台通过一载台固定片固定于该光学反射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还包含一光学调制构件,该光学调制构件与该载台连接,用以调变该能量转换构件所产生的光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载台的侧边包含一螺纹结构,使该光学调制构件经由该螺纹结构以旋转固定于该载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学调制构件经由一卡勾结构以卡持于该载台。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学调制构件包含一正对该能量转换构件的透镜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还包含一电路容置构件,用以容置一控制模块电路,用以控制该能量转换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电路容置构件还容置一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该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提供该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该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3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