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3365.7 | 申请日: | 201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贤;林俊仁;温纬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00;F21V19/00;F21V29/0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文莱达鲁萨兰*** | 国省代码: | 文莱达鲁萨兰国;BN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外观以及弯折的热导管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耐震、反应快、适合量产等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光源。一般来说,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多使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据以产生足够的光线强度。然而,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但也带来散热的问题。举例来说,发光二极管于运行中产生的热能若未能及时散逸出去,将使发光二极管受到热冲击,进而影响发光效率并减少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散热构件的尺寸亦通常较大,因此使用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也具有较大尺寸。然而,为了将上述的照明装置制作成具有更轻、薄、短、小的外观,其散热构件必然要更进一步的改良。
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其散热构件通常具有多个鳍片用以散热,且上述多个鳍片常常需要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以求能达到较高的散热效率。然而,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多个鳍片常常占据较大空间,且若要求多个鳍片紧贴于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将对照明装置的空间利用造成限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使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不限于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并且使多个鳍片能有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成为现在以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的设计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不仅能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而且能有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
本发明的一范畴在于一种照明装置,具有固定的结构外观,并且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以提供不同照度(illumination)。
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外观(form factor)包含外壳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所述外壳具有多个光学反射构件,且每一光学反射构件具有底面,光学反射构件用以反射光能。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固定于底面,且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以及散热构件。能量转换构件穿透出底面并包含多个第一或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光能。热导管包含平坦部、延伸部以及接触部,其中平坦部接触能量转换构件,延伸部向能量转换构件外侧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折,接触部连接弯折且向第二方向延伸。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其中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接触部。
承接上述,其中每一该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以一驱动电流驱动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X±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n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Y±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Y±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Z±10%流明;其中m大于n,Z大于Y,Y大于X,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于实际应用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还包含电路容置构件,用以容置控制模块电路,用以控制能量转换构件。此外,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电路容置构件还容置连接器,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并提供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
再者,于实际应用中,照明装置的结构外观还包含连接器,固定于外壳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多个控制模块电路并提供所述多个控制模块电路以及所述多个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
另外,于实际应用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第一方向近似垂直于第二方向,且所述多个鳍片近似平行于第二方向。另一方面,所述多个鳍片同样可近似垂直于第二方向,其中,所述多个鳍片互相层叠形成矩形立方体,并且每一鳍片皆具有通孔,接触部穿过通孔,以固定元件锁固于所述多个鳍片。其中,固定元件套接固定于接触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固定结构外观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并可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通过弯折热导管的设计,传递发光二极管所散发的热能至多个鳍片以散热。特别的是,弯折热导管的设计使得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当的位置,并且同样地可使多个鳍片能有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1B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侧视图。
图3A为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能量转换构件及载台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3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