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5161.7 | 申请日: | 201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高百卉;薛蕾;武胜利;林晓文;陈向东;肖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美明外延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5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gainp 发光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芯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度层称为P-N结。在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载流子复合时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转换成光能。
作为一种环保的新一代四元AlGaInP发光二极管芯片,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发光器件,可用于代替白炽灯和荧光灯,由于其稳定性可靠性良好,被广泛的应用在户外显示、照明等方面,但是四元AlGaInP发光二极管芯片大多的光都被GaAs衬底吸收,造成了芯片出光率不高,而出光效率直接制约了LED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发光效率,大多数人都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增加窗口层的厚度;(2)使用电流局限技术使电流不在电接触的区域下通过;(3)用透明、不吸收光的材料作衬底或者使用金属反射镜来提高发光效率。但是这些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不适合小尺寸发光二极管的制作。
而在《发光学报》第30卷第2期“AlGaInP LED出光效率模拟”中提到,通过优化电极图形来提高外量子效率,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针对于大尺寸的芯片,外量子效率提升明显,而针对小尺寸的芯片,增加不透光电极的面积,就会减少正表面的发光面积,必然减少小尺寸芯片的发光效率。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合任意尺寸芯片的,能提高AlGaInP发光二极管出光效率的方法,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外量子效率提升明显,尤其适合小尺寸芯片的量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在AlGaInP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外延生长、电极制作步骤完成后,在芯片半切之后,封装之前,对芯片衬底增加一次侧向腐蚀,改变了电流的流向;优化了电流分布;且减少了衬底对光的吸收,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接触划片工艺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半切,半切深度为40-60um;步骤2:在发光二极管芯片背面涂光刻胶,并热板烘烤至胶干;
步骤3:配置氨水腐蚀液,所述的氨水腐蚀液采用氨水∶双氧水∶水的体积比为1∶1∶1至1∶5∶1配置;
步骤4:采用花篮将步骤中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在配置好的氨水腐蚀液中腐蚀,腐蚀时间为60-240秒;
步骤5:腐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芯片;
步骤6:去除芯片背面的光刻胶;
步骤7:用干燥的氮气吹干芯片。
其中,所述的接触划片工艺主要有锯片、刀片切割等多种方法;
所述的氨水腐蚀液的温度为常温,所述的氨水腐蚀液优选的配比为:采用氨水∶双氧水∶水的体积比为1∶2∶1;
步骤4中的腐蚀时间优选为为120秒。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方法可以保持发光二极管芯片原来的外延结构,避免芯片受损,对芯片的衬底进行化学腐蚀,可以改变了电流的流向;优化电流分布;且减少衬底对光的吸收,从而起到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的效果,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芯片光强约3%-15%。
附图说明
图1为腐蚀后发光二极管侧向结构示意图
其中001为上电极,002为外延层,003为腐蚀后的衬底,004为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采用接触划片工艺对AlGaInP发光二极管芯片进行半切,半切深度为40-60um;
步骤2:将芯片背面均匀涂光刻胶,热板烘烤至胶干;
步骤3:配置氨水腐蚀液,所述的氨水腐蚀液采用氨水∶双氧水∶水的体积比为1∶2∶1;
步骤4:用花篮将芯片在该氨水腐蚀液中腐蚀60秒;
步骤5:腐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芯片;
步骤6:去除芯片背面光刻胶;
步骤7:用干燥的氮气吹干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美明外延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美明外延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网供电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艺终点控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