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控结合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6680.5 | 申请日: | 201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沃华欧;张朴;周望梅;崔炳谋;汤百华;开祥宝;黄康;蒋元华;刘青;甘露;王振宏;姚宇峰;王健;张华;孙洋;赵佳丽;宋宇;王俊高;李士祥;李冰;谢亮;闵文龙;冯军;杨华昌;窦伟;张书杰;庄重;王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L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田治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大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管控结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计划管理系统下发的作业计划信息,并对所述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进行合法性 检查;
将检查为合法的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分解转换为指令;所述对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 进行合法性检查包括:检查所述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中的调车机车、作业股道、作业路 径、作业条件各作业项是否符合现场设备的设置,若符合,则确认该作业计划信息的内 容为合法,对该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进行后续处理;若不符合,则确认该作业计划信息 的内容不合法,不对该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进行后续处理,将该不合法的作业计划信息 向所述计划管理系统进行反馈;
对转换得到的所述指令进行冲突检测,将检测为无冲突的指令形成可执行指令,确 定可执行指令的触发时机;根据确定的触发时机向作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下达可执行指 令;
将所述作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可执行指令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向计划管理系统反 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控结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检查为合法的作 业计划信息的内容分解转换为指令,并对所述指令进行冲突检测,根据无冲突指令形成 可执行指令包括:
将检查为合法的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分解为各作业项,根据所述各作业项内容确定 各作业项的优先级,将确定优先级后的所述各作业项转换为指令;
对转换后得到的各指令进行冲突检测,检测所述各指令中涉及的现场设备的控制时 间是否存在冲突,若存在冲突,则调整冲突的指令内容或调整冲突的指令执行时机;若 不存在冲突,则以无冲突的指令为依据形成符合作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可执行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控结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执行指令的 触发时机包括:
以形成可执行指令所对应的作业项中排定时间顺序中的开始执行时间,作为所述可 执行指令的触发时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控结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作业过程自动控 制系统运行可执行指令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向计划管理系统反馈包括:
根据获得的现场运行可执行指令过程中的信息,分析得到计划执行进度与结果,并 向计划管理系统反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控结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检查为合法的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分解转换为指令之前,对合法的作业计划信 息的内容进行存储。
6.一种管控结合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划信息接收单元、计划信息处理单元、指令下发单元和监测反馈单元;
所述计划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计划管理系统下发的作业计划信息,并对所述作 业计划信息的内容进行合法性检查;
所述计划信息接收单元具体包括:计划信息接收模块和计划信息检查模块;
所述计划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计划管理系统下发的作业计划信息,并将接收的 作业计划信息传送至所述计划信息检查模块;
所述计划信息检查模块,用于检查所述计划信息接收模块传送的作业计划信息的内 容中的调车机车、作业股道、作业路径、作业条件的各作业项是否符合现场设备的设 置,若符合,则确认该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为合法,向计划信息处理单元传送该合法的 作业计划信息;若不符合,则确认该作业计划信息的内容不合法,则将该不合法的作业 计划信息反馈至所述计划管理系统;
所述计划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计划信息接收单元检查为合法的作业计划信息 的内容分解转换为指令,并对各指令进行冲突检测,根据无冲突的指令形成可执行指 令;
所述指令下发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计划信息处理单元检测后根据无冲突指令形成的 可执行指令的触发时机,根据确定的触发时机向作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下达对应的可执 行指令;
所述监测反馈单元,用于在所述指令下发单元下达可执行指令后,将所述作业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可执行指令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向计划管理系统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66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货车后边板安装结构
- 下一篇:车辆驾驶座安全气囊模块